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韩青 ①在这个世界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韩青

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离开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的就像一种人生方向,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看不到下一步到底在哪里。所以说,一个人有目的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个设想。当然,那些属于假、恶、丑的东西,都应该在目的之外。或者说,我们的目的,不包含那些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内容。

②给自己找个目的,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去抵达它,让它变成现实,可是,一些人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他们恨不得眨眼工夫就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而事实上,那往往都是妾想、空想。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这就像花期一样,不到日子,那些花儿是不会开的,你干着急。再说,你把目的天天搁在嘴上、放在心里,它就会变成心事,久之会成心病。因此,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③正确的做法是,有了目的,你就放下它,只管去做就OK了。[A]古人早就告诉我们:“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想着目的去做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事倍功半,甚至还离题万里。操心费力还不讨好,何苦呢?

④佛教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想学禅,于是他问禅师:“从修禅到开悟要多长时间?”禅师说:“十年。”年轻人又问:“如果努力学呢?”禅师说:“二十年。”年轻人纳闷了,于是不解地问道:“怎么越努力反而用时越长呢?”禅师很淡定地告诉他:“凭你现在的心态,那得要三十年,”显然,年轻人光想着早一天修成正果,可是,他没有想到修行的艰难。

所以,任何事都具备的东西——规律,就像铁轨一样,必须在上面走,否则就会出事。我们做事,就要遵循它。[B]正如《道德经》里所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谁违背它,谁就会遭到惩罚。

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可是,做着做着,竟然把它们做到了极致。[C]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无为思想可真是我们做事的不二法门。要知道,很多事情,你光去想,不但没有用,反而把你的时间和精力都给占用了,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又都是有限的,而且在特定的某个时候,有些事情你必须按时完成,而你分散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那么结果就不言而喻。

⑦只有摒弃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私心杂念,做起事来オ会得心应手、心情愉快,这样一来,我们前进的速度就会增快,进而比常人早日抵达目的的彼岸。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有三处引用,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3.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所起的作用。

你想着目的去做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事半功倍,甚至还离题万里。

 

1.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2.[A]有了目的,你就放下它,只管去做就OK了(想着目的做事,往往会适得其反。操心费力还不讨好)。[B]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C]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可是,做着做着,竟然把它们做到了极致。 3.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把“规律”比作“铁轨”,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规律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论证了“做事要遵循规律”的观点。 4.三个关联词语,不但……反而……甚至……,表递进关系,强调想着目的做事的危害之严重,突出论证了中心论点: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表明作者看法或观点的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一般会出现在题目、文首或文末。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即: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2.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议论文中引用名言证明的观点总在名言的附近。根据第三段中的“正确的做法是,有了目的,你就放下它,只管去做就OK了”可知A处引用证明的观点是:有了目的,你就放下它,只管去做就OK了。根据第五段中的“任何事都具备的东西——规律,就像铁轨一样,必须在上面走,否则就会出事。我们做事,就要遵循它”可知B处引用证明的观点是: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根据第六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可是,做着做着,竟然把它们做到了极致。”可知C处引用证明的观点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可是,做着做着,竟然把它们做到了极致。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细读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规律比作是“铁轨”,这是比喻论证。联系本段“任何事都具备”“否则就会出事”可知这处比喻证明的观点是规律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从而证明了“做事要遵循规律”的观点。比喻论证的运用,可以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本题考查分析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不但……而且……甚至”是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联系语境可知,这三个关联词语层层递进,强调了“想着目的去做事”的危害。从而突出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①遺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此词当作于作者闲居瓢泉期间,此时南宋朝廷不思恢复。作者创作此词以抒写情怀。

有人说“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请结合下片描述这个戏剧性场面,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枢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①法:标准,模范。②恨:遗憾。③赒:zhōu,救济,接济。④斛:旧量器,亦是容量单位。⑤粜:tiào,卖出粮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所行之以躬/太守谁(《醉翁亭记》)

B.处士父疾废于家/物喜(《岳阳楼记》)

C.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下船(《湖心亭看雪》)

D.以牛自/太守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

B.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

C.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

D.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第一段对表现连处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日再____

(2)同舍生皆绮绣____

(3)今虽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为了表现求学的“苦”,作者将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

A.《简·爱》中,简·爱的反抗性格和她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水浒传》中,武松曾斗杀西门庆、痛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火烧瓦罐寺。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不顾刘四爷的反对,毅然嫁给祥子,表现了她泼辣,直率的性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和钢铁般的意志。

(2)根据《简爱》的相关内容,仿照划线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正如海伦·彭斯,老师用捆好的干树枝抽打她,她默默承受并不怨恨;正如简爱,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凝聚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通过几代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向海军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②毕业学员有的成了海军舰队基地的领导骨干,有的担任了海军和战区的司令员,副司令员,在作战中表现突出。③在校学员每月进行一次军游活动,全校学员身穿礼服列队行军至青泥洼桥或人民广场,成了大连市的一道风景。④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途中,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的学员们似一艘“白色战舰”,驰骋在波涛翻覆中,把海军军魂凝聚在一起

1)第①句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2)第②句中第(  )个逗号使用不当,应改为:     

(3)调整第④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式,使全句更通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