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3日发布公告,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违背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损害双方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为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源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加征关税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

中方调整加征关税措施,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回到双边经贸磋商的正确轨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14日第1版)

材料二:“尽管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当前企业信心日趋稳定,市场预期逐渐理性,中央部署的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各方面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中国经济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活力。”

有几组最新数据是中国经济展现蓬勃活力与足够韧性的有力证明。

全国发电量增速继续提高。4月,全国月累计发电量5401亿千瓦时,日均发电量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达到6.5%左右,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交通物流保持向好态势。4月,铁路货运量保持平稳,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加快;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5%,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物流活动更加活跃。

天然气消费持续旺盛。4月,在全国停止集中供暖的情况下,工商业用气需求较快增长,1—4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超过970亿立方米,同比增速超过10%。

煤炭供需总体评衡。截至5月8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7756万吨,同比增长21.6%,可用23天;秦皇岛港口存煤649万吨,同比增长28%,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8日第2版《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在风雨中不断壮大》记者陆娅楠)

材料三:通过美国政府骤然加征关税的做法,使美国自身造成巨大伤害,这是美国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是我的企业,而不是中国支付了这25%的关税,这是在向美国消费者加征关税。”美国社交媒体上,诸如此类的反对之声不少。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主席里克·赫芬贝说,额外关税只会伤害美国家庭、美国工人、美国公司和美国经济。

美国农民同样遭到打击。2018年,美国农业净收入下降了12%,大豆、猪肉、乳制品和小麦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利润下降的同时设备价格却在上涨。堪萨斯州比斯马克农场第四代农场主洛维·内兹尔表示,因为加征关税的缘故,农场从去年以来就在经历“艰难的经济时刻”,自己和其他农民都是贸易争端的牺牲品。谷物农场主吉姆·塔蓬称,“我们熬过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困难时期,却熬不过现在”,其家族在经营了近100年后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农场。

不仅如此,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不久前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用“晴雨不定”来形容当前的世界经济状况,并将贸易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世贸组织则已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3.7%下调至2.6%,为3年来最低水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3日第1版《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材料四: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在国际事务中,中方从来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对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方也一直认为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才是正道。此前中美经贸磋商过程中,即使由于美方背离了谈判应有的准则而使磋商遇到困难时,中方还是尽可能显示了建设性的态度。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17日第2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事实上,中国对美经贸政策背后的考量    。显然,美国迷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美动用的“232调查”和“301调查”都是    的单边主义政策工具。美国强词夺理地将贸易逆差问题诿过于人,刻意忽略本国经济内在结构问题,望图通过贸易战解决贸易逆差。美国固守贸易霸凌思维,不但对中国,对盟友也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在磋商过程中    ,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自身目标。美国还以不公平手段谋求技术和市场优势。美国封锁华为,意图损害一个企业的权益,破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当发展权利,更是影响世界上所有希望提高自身科技发展水平国家的应有权利。在美国国内,针对对华经贸合作的负面声音    ,不断干扰中美经贸磋商。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21日第1版)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说,由于美国肆意妄为单方面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形势十分紧张,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被严重扭曲,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纷纷表示,如果贸易战持续发展,也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影响。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1日第2版)

《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2019年6月2日):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施(cuò   商(cuō  yíng  有目共

B.shǔ          词夺理(qiǎng

C.卫(hàn   曲(niǔ  pín   诿过于人(wěi

D.róng  擦(       意妄为(shì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源产  遭遇 B.分歧  评衡 C.逐渐  争端 D.望图  媒体

3.下列从材料中摘录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4月,全国月累计发电量5401亿千瓦时,日均发电量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达到6.5%左右。

B.通过美国政府骤然加征关税的做法,使美国自身造成巨大伤害,这是美国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

C.中国经济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活力。

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纷纷表示,如果贸易战持续发展,也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影响。

4.依次填入材料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对美经贸政策背后的考量   

2)美动用的“232调查”和“301调查”都是    的单边主义政策工具

3)美国固守贸易霸凌思维,不但对中国,对盟友也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在磋商过程中    ,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自身目标。

4)在美国国内,针对对华经贸合作的负面声音    ,不断干扰中美经贸磋商

A.胸有成竹  举世闻名  咄咄逼人  声犹在耳

B.心知肚明  臭名昭著  咄咄逼人  不绝于耳

C.胸有成竹  臭名昭著  气势汹汹  声犹在耳

D.心知肚明  举世闻名  气势汹汹  不绝于耳

5.请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

6.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诚信是中美贸易摩擦磋商的基础。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也要讲诚信,诚信是泉,它清澈透明,能净化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列,与材料四横线形成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①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分歧和摩擦,最终需要通过对话和磋商来解决。

②希望美国同中国相向而行。

③加强经贸合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祉。

④中美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符合中美两国利益,顺应世界各国期待。

⑤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管控经贸分歧。

⑥在中美经贸磋商总的方向上,中国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

A.⑥①④③②⑤ B.⑥①④②⑤③ C.①⑥④②⑤③ D.①④②⑤③⑥

 

1.D 2.C 3.C 4.B 5.中国政府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 6. 诚信是光 它灿烂夺目 能温暖人心 诚信是风 它凉爽舒适 能吹散烦恼 7.B 【解析】 1.D.肆意妄为——sì,故选D。 2.A.源产——原产; B.评衡——平衡; D.望图——妄图; 故选C。 3.A.成分赘余。去掉“左右”; 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解放主语; D.去掉“逗号和也”。 故选C。 4.(1)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心知肚明: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中国对美经贸政策背后的考量应该是“心知肚明”; (2)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褒义);臭名昭著:是指坏名声很突出,人人都知道(贬义)。美动用的“232调查”和“301调查”应用“臭名昭著”; (3)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气势汹汹:因为某件事情严重违反个人意愿,或者压抑的感情得到爆发,指人对事或者人的不满情绪发泄的状态。美国固守贸易霸凌思维,在磋商过程中应该用“咄咄逼人”; (4)声犹在耳:话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喻指对所说的话印象深刻,亦指别人的话刚说不久;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在美国国内,针对对华经贸合作的负面声音应是“不绝于耳”; 故选B。 5.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思路:对象(人物)+事件。对象:中国政府,事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据此理解作答。 6.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把握三点:修辞的仿写;句式的仿写;内容的仿写。本句采用比喻修辞,内容是诚信,采用“诚信是……它……能……”的句式。示例:诚信是水,它清凉甘甜,能冲刷烦躁;诚信是雪,它洁白无暇,能净化心灵。 7.本文段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在中美经贸磋商总的方向上”的原则,⑥句就讲了这个原则,所以放在第一句做总领句;①句紧承⑥句讲在这个原则上,靠什么方式(对话)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分歧和摩擦;④句进一步阐述中国“对话”的目标(中美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②句讲希望美国同中国目标一致;⑤句进一步强调目标的实质(平等互利);③句最后总结谈期待;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天下人发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3)李商隐的《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注释)①钟张:三国魏钟繇(yáo)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②二王:王羲之、王献之。③抗行:不相上下。④雁行:排在他后面。⑤假:如果。⑥摭:拾取;摘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B.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C.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D.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自古之书者/择其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B.钟张信为/巘多生怪柏(《三峡》)

C.之四贤/竭我盈(《曹刿论战》)

D.未必谢/河曲智叟笑而止曰(《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2)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博采兼通,无愧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体现前人书写法则,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

B.书法风尚格调,随世而变。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C.书法继承传统,不背潮流。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D.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写下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妻子王弗已经去世十年。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这天是爱妻的忌日,苏轼夜里终于梦到了妻子,感伤之余,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B.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C.词中采用先抑后扬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D.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词,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心头永远拔不出的刺

肖复兴

①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胆子很小,一直到他去世,都活得谨小慎微。长大以后,当我知道父亲的这件事情之后,对父亲的印象有所改变。

②偶然一次,父亲对我说,在部队行军的途中,要求轻装,必须得丢掉一些东西,他却还带着一些旧书,舍不得扔掉。其实,说这番话的时候,父亲只是为了教育我要珍惜读书,结果不小心说秃噜了嘴,无意中透露出他的秘密。当时我在想,部队行军,这么说,他当过军人,什么军人?共产党的,还是国民党的?那时候,我也就刚读小学四五年级,心里一下子警惕了起来。如果是共产党的军人,那就是八路军,或者是解放军了,是那时的骄傲,他应该早就扯旗放炮地告诉我们了,绝对不会耗到现在才说。所以,我猜想,父亲一定是国民党的军人了。

③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没有错。

④那时我家有一个棕色的小牛皮箱,有一天,我打开这个小牛皮箱,翻到了箱子底,发现了一本厚厚的相册和一张硬皮纸的委任状。委任状上写着北京市政府任命父亲为北京市财务局科员。委任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现在那本相册上。当我打开相册,看见里面每一页都印着一排排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军官的蓝色照片。这样的国民党军服,只有在电影里才见过。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小小的心被万箭射穿。

⑤读中学之后,我才渐渐弄清楚了。父亲曾经的身份,是一个国民党少校军官,这对于我简直像一枚炸弹,炸得我胆战心惊。

⑥而这样的一个身份,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父亲的档案里和父亲的心上。

⑦后来我发现父亲写的那些交代材料一摞一摞的,不知有多少。父亲对我也不隐瞒,就放在那里,任我随意看。那里有他的历史,有他的人生。

⑧读初三的时候,我15岁,退了少先队之后,要申请加入共青团,首先一条,就是要和家庭划清界限。那时我只顾自己的心情,觉得很委屈,埋怨自己为什么会摊上了这样一个父亲,却难以理解父亲的心情其实是更为复杂,更为疲惫不堪的。

⑨那时候,我不懂得上一辈人的历史,也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只知道阶级的立场,只知道要时时刻刻睁大眼睛,随时准备和父亲划清界限。

⑩父亲的棱角就是这样渐渐被磨平的。

我长大了以后,要去北大荒插队之前,曾经和父亲当年一样,没有和他商量,就那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父亲当时什么话也没有说,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眼瞅着我从小牛皮箱里拿走户口本,跑到派出所注销。我离开家到东北的那天,父亲只是走出了家门,便止住脚步,连大院都没有走出来。他也没有对我说任何送别嘱咐的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愤然离家。

尽管成长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父子各自的性格以及一生的轨迹,总会有相同部分,命定一般地重合,就像父子的长相,总会有相像的某一点或几点。

后来看北岛的《城门开》,书中最后一篇文章是《父亲》,文前有北岛题诗:“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文中写道:“直到我成为父亲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这一发现让我震惊。”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眼泪禁不住打湿了眼睛。

(选自《读者》)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我”的情感或态度

发现父亲是军人时

1______

2______

万箭穿心,胆战心惊

看过父亲的交代材料后

3______

读完北岛的《父亲》后

4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子。

而这样的一个身份,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父亲的档案里和父亲的心上。(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3.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4.试揣摩文章标题“心头永远拔不出的刺”的含义。

5.下面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说到父亲无意中透露出他的秘密,此处的“秘密”指的是父亲曾经是军人,而且是国民党军官。

B.选文第⑪段写道“父亲只是走出了家门,便止住脚步,连大院都没有走出来。他也没有对我说任何送别嘱咐的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愤然离家”,这段对父亲行为的描写语言平实,却能在平实中表现出父亲面对儿子离家时的无奈与心痛。

C.选文第⑬段作者引用北岛的“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这句话,意在说明父亲一直想引导“我”成为他那样的人,“我”也努力追随父亲的脚步有了和父亲同样的经历,成为了父亲那样的人。

D.选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认识和情感上的变化,行文有波澜,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影评,完成下列小题。

驱散校园欺凌,依法呵护“少年的你”

沈慎

①正在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园欺凌话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未成年保护法大修、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直击人心。在揪心痛心之余,也让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②相比较影视作品中的剧情,现实发生的案件往往更为残酷和触目惊心。这其中,给舆论带来强烈震惊的莫过于2015年留美学生暴力群殴折磨同伴长达5个小时,最终两名主犯被美国检方判处终身监禁。而最近大连发生的一起13岁少年杀害10岁女孩的案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暴力和犯罪行为的讨论。每一起暴力案件见诸舆论,总是令人痛心。

③校园欺凌和暴力绝非个案。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据最高检今年5月份发布的数据,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数据不会骗人,可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很多案件达不到刑事层面,有的还进入不到司法程序。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其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④围绕校园欺凌的治理,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有效预防、依法处置、形成合力三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地也开展了多回合、多形式的专项整治。应该说,校园欺凌多发的态势总体得到了遏制,但离治本的目标还有差距。原因何在?一方面校园欺凌的法律规范空白,导致惩处机制缺乏震慑力;另一方面预防、干预、救济机制不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⑤正因如此,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被寄予了治本的厚望。从增加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措施,到明确学校应当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再到要求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法律的修订完善不仅让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抓手。(重要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完善有望解决校园欺凌的根本问题。)

⑥彻底铲除校园欺凌的土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中,有的家长要么过于严苛,要么过于放任;有的学校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价值观引导;有的老师把欺凌行为视作孩子间“过分的玩笑”,重视不够;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充斥着暴力因素,这些都是校园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既要通过教育引导把“践踏、侮辱他人的红线不可逾越,否则必付出代价”的观念种子种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调试好种子成长的环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

⑦电影中,小北呵护了备受欺凌的陈念。生活中,每个少年的你都需要被呵护,这份呵护来自于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转变、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成年人保护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校园欺凌和暴力这一难题得以彻底解决。

(选自2019年10月27日《人民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述第⑥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3.第⑤段中“正因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篇由影片《少年的你》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聚焦“校园欺凌”话题。

B.第③段紧迫性分析。校园欺凌和暴力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C.第④段现实性分析,论述校园欺凌难以根治的原因:法律规范空白,缺乏震慑力;救济、干预、预防机制不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D.第⑦段照应题目,提出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成年人保护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校园欺凌和暴力这一难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希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