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珍惜每一个机会 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想过,如果再给一次机会就会选择音乐,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现有的职业,并做得风生水起,卓有成就。荆青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跟随了自己的内心,成为著名的设计师。比起他们二人,我更欣赏从事过许多职业的歌手王杰:无论处在什么环境,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能喜欢并感恩每个职位,珍惜每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 善于选择的王杰,是一个有主见有追求的人。他敢于尝试一个个工作,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因为,只有选择,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然后再做决定。这样的人是聪明和睿智的。梦想人人都有,但不会人人都能实现。怎样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能面对现实,专心干好每一份工作,从中发现自己的才能,主动地接受现实的检验,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但由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我们许多人都不能从事理想的职业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应该像王杰一样认真地对待,珍惜每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工作,从而避免消极的态度和在 “不理想”的岗位上“不作为”情况的发生。 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给我们许多启示。我认为,能够根据现实情况而调整的人便是胜者。一名记者采访著名演员时问道:“你为什么会喜欢演员这个工作?”,他回答说当演员可以尝试、体验并演绎不同的人生。尝试、珍惜和磨炼,大概就是人生求完美的三个重要因素吧! 当我们的世界不够完美时,我们是否能够有信心和勇气去接纳和面对它?当社会竞争不够公平、生活不够顺心时,我们更需要像王杰那样珍惜并感恩每个机会,努力把握好人生方向,做最好的自己,此生足矣。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给我们列举了三个事例:苏珊认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自己会选择音乐,但自己现在要做好本职工作;荆青认为,正是自己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司职位,才有了现在大家喜欢的楼房样板间的设计;王杰认为自己喜欢并感恩作过的每一份工作。他们三个人都是在表达自己对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苏珊强调的是要做好眼下的工作,荆青强调的是要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王杰强调的是要感恩自己做过的每一份工作。至于“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要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有个性化的思考。我们可以从苏珊的角度立意,如果实现不了梦想,就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可以从荆青的角度立意,有梦想就要大胆去追求,果断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可以从王杰的角度立意,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并感恩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把它当成实现梦想的基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资格证考试笔试报名缴费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无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之者谁(   )

2之心而寓之酒也(     )

3)太守自也(     )

4)心窃之(     )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千古文章之道无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3.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甲文和乙文的作者各借山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柳树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诗中作者实际所见的柳树是         (季节)        (时分)的景象。

2.简析这首诗的一种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我们的媒体经常会表达出这样一种遗憾,那就是中国人好像都放弃了阅读,反而是外国人更乐意阅读,说俄罗斯人躺在草地上读诗歌,法国人和日本人都在地铁上看小说。

事实的真相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这样,事实的真相显而易见,全世界都在低着头阅读手机。这是不可阻挡的一个潮流,算不上什么好事,也未必就是了不得的坏事。有人把看手机比作抽鸦片,在我看来,手机阅读和吸鸦片没有什么可比性,它并不像媒体认定的那样有害,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手机阅读也并不能表明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什么本质改变,手机上确实有很多无聊信息,那是因为有无聊的需求,就有无聊的供给。手机只不过是更加形象、生动,同时又更加数据化地演绎了人们的阅读生态。

(摘编自叶兆言《手机阅读并没有那么可怕》)

材料二:

不同人口特征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

人口特征

类别

手机阅读接触率

城乡

城镇

75.7%

农村

55.6%

性别

男性

68.3%

女性

63.8%

年龄

18-29周岁

92.8%

30-39周岁

87.3%

40-49周岁

50-59周岁

67.9%

42.0%

60-70周岁

18.8%

70周岁以上

9.2%

 

 

(数据来源于《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三: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其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快捷、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体现了时代特征。

同时,碎片化阅读本身并非就代表进步和未来的阅读趋势,并非没有缺点。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等方式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摘编自张中江《浅阅读时代的“深”思考读书如何才能不支离破碎?》)

材料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人员徐升国表示,首先,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深化。同时,还需要适应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溢成灾。其次,不可无视数字阅读的缺点而盲目乐观,以至于在政策和舆论上认为深度的阅读、纸质的阅读都已经是过时的方式,而一味地倡导碎片化的阅读。最后,尤其在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依然需要有效地引导人们以深阅读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浅阅读来替代深阅读。对未成年人来讲,培养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仍然是当前数字化阅读背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和方面。

(来源同材料三)

1.阅读材料二,从对不同人口特征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的调查表格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概括材料四的主要内容。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媒体认为中国人已经放弃了阅读,现在流行的手机阅读不算是真正的阅读,对别人是有害的。

B.手机阅读等数字阅读既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等优势,也有不能深度阅读的缺点。

C.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进行手机阅读,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也预示着碎片化阅读将成为未来趋势。

D.材料二的图表显示,手机阅读接触率的高低和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人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相对较低。

4.结合材料,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纸质阅读?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修鞋的

筱敏

①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②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③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④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⑤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⑥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⑦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⑧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⑨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惟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

⑩他惟一理解的是这棵他叫不出名字的路树,他想对于这棵路树,他也已经是个面熟的人。他听见人说这种树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于是他时常欣悦地数头顶的气根。那些气根真是多啊!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但修鞋的还是担心,毕竟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他不知道那样的地面怎么样挤得下一条命。他这么担心着,那些气根已经悠悠然垂到他的眉棱处了。

有一天,穿制服的人出现了,修鞋的卷起摊子拔腿飞逃。现在他知道他不必逃得太远,钻进一条岔道很多的小巷子大体就躲过去了,他还能找到一处断墙,掩着自己向外张望。他看见穿制服的人今天颜色不大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们手里抄的是特大的剪子,扬手间金属声刮着空气刺骨地响,他们熟练地一路剪过来,把路树垂挂的气根和低斜的枝杈全都剪干净了,路面瞬时宽敞明朗,像灯箱广告里的画。修鞋的明白,无论有多少条命,也无论命有多贱,那些气根是再也扎不到地里去的了。

(节选自《捕蝶者角落三章》)

注:气根指暴露于空气中的根,尤指一种生长在附生植物和与土壤不接触的攀援植物上的根。

1.理解第①段中“喘息”和“喷吐”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2.欣赏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

2)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3.请结合选文分析修鞋者的形象。

4.文章第⑩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