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填写。 (1)《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通过物象寄托情感,但不...

按要求填写。

(1)《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通过物象寄托情感,但不同的是印度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2)《________________》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泰戈尔 冰心 《世说新语》 【解析】 考查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对课内作家作品要熟记,能正确书写。泰戈尔,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他用清新自然的文笔,讴歌和抒发对整个大自然、人类及宇宙间的美好事物的赞颂。《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冰心,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她的代表作品有《往事》、《笑》、《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荷叶·母亲》采用借物喻人手法,托荷叶赞颂了母爱的伟大;《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文字质朴而意味隽永,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默写名句,或解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曰:“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文化,也可喻之为海。文海万川涌入,涓流汇渠,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同样地气象万千。诚如曹操《观沧海》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可见“月”的身影。她有时清凉可人,刘翰在立秋日的夜里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起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善解人意,能替李白捎去对友人王昌龄的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日楼”是清代学者沈曾植在上海的寓所。“海日楼”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人胡应麟《诗薮》中称此联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请对此联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

送走最后一抹晚霞,夜幕悄悄降临。眼前,月光如潮,静___________美好的月色能洗去烦忧,让浮zào___________的心回归平静;月光如饵,诱惑了千般心情,酝酿___________(liàng  niàng)着一支美妙的梦幻曲,令人陶醉。连虫儿也收敛___________jiǎn  liǎn)了往日的嘈杂,整个世界被这莹洁的万缕辉光所覆盖,晶莹剔透。

 

查看答案

成篇写作。

回望人生来路,不断翻拍往事的照片,总是充满深情回忆,总难忘那人、那事;只因曾温暖过,感动过,悲伤过,敬佩过,懊悔过……

请以《怀念》为题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片段作文

唐诗之美,往往就在于它可以用三言两语构造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细细品读下面这首诗,发挥想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将这首诗前两句的意境描绘出来。字数150字左右。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汪曾祺的迷人细节

苏北

我阅读汪曾祺三十年,写了一些文章,但更多的是收集到不少有关汪老的细节。细节总是充满活力,人们听到或者看到,多半会莞尔一笑。这里撷取一些回忆的片段,算是对这位可爱的老头儿离开我们二十周年的纪念。

1

听过一件事。说某文学青年偶然认识了汪先生,就到先生家中拜访。这是个痴迷得有点癫狂的青年。他为了能每日聆听教诲,索性住到了汪宅。汪宅不大,他心甘情愿睡地下室,一住多日,每天大早就举着一把牙刷上楼敲门。有一次还带来了儿子。老头儿带着孩子上街去买了一只小乌龟。可是“这个青年实在是没有才华,他的东西写得实在是不行”。每次他带来稿子,都要叫老头儿看。

汪老认为这青年从事一种较艰苦的工作,很不容易。可他写得确实不好。汪老头终于还是无法忍受,他用一种很“文学”的方式,下了逐客令——一天大早,青年又举着牙刷上楼敲门,老头打开门,堵在门口。老头开腔了:一、你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很忙;二、你不可以在外面说我是你的恩师,我没有你这个学生;三、你今后也不要再寄稿子来给我看。讲了三条,场面一定很尴尬。我听到这个“故事”惊悚得出了一身冷汗

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次,汪曾祺没事,去北京大学找过去西南联大的同学朱德熙。朱德熙不在家,等了半天,也没有回来。只有朱德熙的儿子在家里“捣鼓”无线电。汪坐在客厅里等了半天,忽然见客厅的酒柜里还有一瓶好酒,于是便叫朱的儿子,上街给他买两串铁麻雀。汪则坐下来,打开酒,边喝边等。直到将酒喝了半瓶,也不见朱德熙回来,于是丢下半瓶酒和一串铁麻雀,对专心“捣鼓”无线电的朱的儿子大声说:“这半瓶酒和一串麻雀是给你爸的。———我走了哇!”抹抹嘴,走了

3

1989年,汪曾祺和林斤澜受邀到徽州游玩。当地安排一个小青年程鹰陪着,第二天一早,程鹰赶到宾馆,汪先生已下楼,正准备去门口的小卖部买烟,程鹰跟了过去。汪先生走近柜台,从裤子口袋里抓出一把钱,数也不数,往柜台上一推,说:“买两包烟。”———程鹰说,我记得非常清楚,是上海产的“双喜”,红双喜牌。卖烟的在一把零钱中挑选了一下,拿够烟钱,又把这一堆钱往回一推,汪先生看都没看,把这一堆钱又塞回口袋,之后把一包烟往程鹰面前一推:“你一包,我一包。”

晚上程鹰陪汪、林在新安江边的大排档吃龙虾。啤酒喝到一半,林斤澜忽然说:“小程,听说你一个小说要在《花城》发?”程鹰说:“是的。”林说:“《花城》不错。”停一会儿又说:“你再认真写一个,我给你在《北京文学》发头条。”汪老头丢下酒杯,望着林:“你俗不俗?难道非要发头条?”

这些细节能说明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细节总是迷人的。我想,读者自会有自己的理解,是不需要我在此多说的。我呈上这些,只是为了纪念。

(选自2017年5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1.文章评价汪老“可爱”,说其生活细节“迷人”,都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的呢?请概括。

2.结合选段,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划线句“我听到这个‘故事’惊悚得出了一身冷汗。”的理解。

3.结合选段,说说划线句“抹抹嘴,走了”比“然后,他就走了”好在哪里。

4.下列说法对文意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关于汪曾祺的细节性的故事具有人格的“活力”与“迷人”之处。

B.作者在文中多次变换对汪曾祺的称呼,其中,用“老头”呼之有欠妥之处。

C.三则故事多为道听途说,从回忆性散文或是从传记的角度审视都有损真实。

D.写这篇文章,作者并无情感的渗入,因为他认为“读者自会有自己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