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甲)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乙)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甲语段中的“衍太太”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人物形象。
(2)乙语段的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这段文字刻画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名。
(1)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按要求填写。
(1)《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通过物象寄托情感,但不同的是印度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2)《________________》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根据要求默写名句,或解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曰:“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文化,也可喻之为海。文海万川涌入,涓流汇渠,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同样地气象万千。诚如曹操《观沧海》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可见“月”的身影。她有时清凉可人,刘翰在立秋日的夜里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起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善解人意,能替李白捎去对友人王昌龄的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日楼”是清代学者沈曾植在上海的寓所。“海日楼”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人胡应麟《诗薮》中称此联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请对此联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
送走最后一抹晚霞,夜幕悄悄降临。眼前,月光如潮,静mì(___________)美好的月色能洗去烦忧,让浮zào(___________)的心回归平静;月光如饵,诱惑了千般心情,酝酿(___________)(liàng niàng)着一支美妙的梦幻曲,令人陶醉。连虫儿也收敛(___________)(jiǎn liǎn)了往日的嘈杂,整个世界被这莹洁的万缕辉光所覆盖,晶莹剔透。
成篇写作。
回望人生来路,不断翻拍往事的照片,总是充满深情回忆,总难忘那人、那事;只因曾温暖过,感动过,悲伤过,敬佩过,懊悔过……
请以《怀念》为题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