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最美牵牛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

最美牵牛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

1.请细读第②段,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字)

2.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品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品析叠词的妙处)

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4.结合全文及你的生活体验,理解第6段画线句中“最幸福”的含义。

 

1.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野草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爬山虎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芒草已无精打彩。 2.示例:A.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秋时牵牛花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的特点,也表达了“我”(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 B.“薄薄”、“颤颤”、“嫩嫩”、“艳艳”等叠词,鲜明地突出了夏日清晨牵牛花开得娇嫩鲜艳、玲珑可爱的特点,也表达了“我”(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 3.是因为山坡上的牵牛花生机蓬勃,美丽可爱,生命力顽强,带给“我”美丽的生命感悟;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让我忆起慈祥的奶奶及其对我的疼爱,亲情的温暖,勾起“我”悠悠的乡情。 4.文章结尾透露了作者眷恋故乡,淡泊名利,爱慕自然的情怀,对淳朴天真、闲适快乐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亲近自然,欣赏美丽田园风光,不为名利所累,享受闲适恬淡的生活,就是最美的幸福。 【解析】 1.考查梳理信息。梳理信息时要从整体入手。第②段写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为了表现牵牛花“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描写了四种植物:刺槐、野草、爬山虎、芒草。这四种植物衰败不堪,与牵牛花形成鲜明的对照。“残缺”义为“不完整,部分缺失”,与“圆满”(没有缺陷、漏洞,使人满意)相对举,形容四种植物虽然还活着,相较生命正盛的牵牛花,已经衰颓,缺失很多。依次从文中找出四种植物及其残缺即可。 2.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具体从这四个角度入手:修辞手法、人物描写、词语运用、深刻含义。A.句进行修辞赏析。“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绣出斑斓的图案”,这三处,赋予牵牛花人的举动情态,是拟人,三个“有的”成排比句式,写出花开得正热闹恣意,用原文词语表达,即“生机蓬勃顾盼生辉”,表现了对牵牛花的喜爱。B.句考查词语运用。叠词的好处有: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摹声又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句子的音律和谐悦耳。本句中两字叠加,更突出其“薄、颤(在风中轻抖)、嫩、艳”,使牵牛花娇艳柔嫩的形象更加确切,表达出对该物的喜爱之情。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尽量贴紧原文,从原文中找答案。第①段总领全文,提到喜欢两种牵牛花,第②段解答“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问题,因为它“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第④⑤段解答喜欢“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问题,是因为“奶奶慈祥的面影”“悠悠忽忽的乡愁”。 4.考查揣摩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抓住重要词语分析。全文通过对山坡上及木篱间的牵牛花的描写,表现对蓬勃生命的赞美和对童年亲情的眷恋,中心非常明确:故乡田园、亲情才是“我”的追求。结合前一句的不要“权倾一时”“金榜题名”“富甲一方”“扬名海外”,就是摒弃名利等外在因素,追求心中快乐,“最幸福”的就是“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或木篱间(亲情、乡愁)间走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感受,但又往往带着“现在的我”的理解和思考,阅读这类文章,要关注文中的两个“我”——写作时“现在的我”与回忆中“过去的我”。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病(节选)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弄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qiān)……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怨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依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也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地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的。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1)在选文中,作者主要通过回忆____ 和____ 两个生活场景表现父子关系。从“现在的我”来看回忆中的名医,却发现了__。

(2)下列语句写的是“过去的我”的经历和感受,请揣摩加点词语,根据括号要求分析“小鲁迅”的内心感受。

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不该”与“正当”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

(3)选文结尾“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写了“我”现在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甲)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乙)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甲语段中的“衍太太”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人物形象。

(2)乙语段的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这段文字刻画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名。

(1)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

(1)《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通过物象寄托情感,但不同的是印度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2)《________________》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默写名句,或解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曰:“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文化,也可喻之为海。文海万川涌入,涓流汇渠,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同样地气象万千。诚如曹操《观沧海》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可见“月”的身影。她有时清凉可人,刘翰在立秋日的夜里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起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善解人意,能替李白捎去对友人王昌龄的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日楼”是清代学者沈曾植在上海的寓所。“海日楼”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人胡应麟《诗薮》中称此联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请对此联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