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李白《行路难》)
(4)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李商隐《无题》)
(8)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9)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以《 依然》为题,叙写自己的真实故事。
要求:(1)在 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 主要事件 |
③④ | ______ |
⑤ |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 |
⑦⑧ | ______ |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像花生一样活着”的妙处。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诚信,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有人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少年儿童做人的根本,但有人说,诚信是“傻子”的代名词,讲诚信就是吃亏。对此你怎么看?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相关,请简要概括故事的情节。(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一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对联。
上联:读书在于明理
下联: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 《观沧海》 )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 王湾 《次北固山下》 )
(4)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抒发了他为国征战的心声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默写《峨眉山月歌》: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黔之驴》)
(注释)①慭(yìn)慭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③跳踉(liáng):跳跃。④㘎(hǎn):同“吼”,怒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蔽林间窥之。____________
(2)益习其声。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黔之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