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亮我们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亮我们的眼睛,愉悦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

请你以“感受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严禁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范文: 感受自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赋予她们绝世的美貌。可惜我不是谢灵运,面对青山绿水却无法用优美的诗篇吟颂。我只能用我心灵的相机摄下这绚丽的奇葩,来感受自然的妩媚。 镜头一 在泥泞的小径上,那树坚固稳定地立在那里。它俯下身,以根须拥抱泥土;它昂起头,用枝叶抚摸蓝天。一生的追求,在叶脉里血一般地流淌。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倾述中有感伤的哭泣。快乐与痛苦是它丰润的养分,它默默生长,叶为事业,花是情感,秋果就是它对世界的微笑了。 镜头二 那是一棵普通渺小的植物,但它的根却开出了玫瑰。丑陋的躯体拥有美丽的灵魂,平凡的民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它创造了美而甘愿丑陋,它的美是“丑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 镜头三 它是沧海中的一粟,它从衔接云端的高处发源,慢慢形成了一脉永不回顾的流泉。它曾遇到过山岩的阻挡,但它起伏推逼,奋勇向前,一路欢歌。它曾遇到过心魂惊骇的暴风雨,但它用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在阳光普照下欢快的奔流,你说那是一种匆忙的奔赴——沿着生命必经的里程,奔向返朴归真的浩瀚大海。 镜头四 云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美。白云千载空悠悠,它俯视这历历晴川,不为世俗所羁绊。这种与孤鹜比肩齐飞,拥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洒脱和自由,难道不够美吗? 大自然是位能工巧匠,它创造了山,创造了水,创造了苍茫大地,也创造了人类。徜徉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在感受自然的同时,或许能从中得到生命的解答,人生的诠释。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没有自然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时刻在体验、探索着“自然”,也在不断地理解、欣赏着“自然”。在这个“感受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从幼稚变得成熟。写“感受自然”的作文,首先,得选定所要“感受”的具体“自然”景物;其次,作文中要对所“感受”的“自然”景物进行精描细绘,描摹出其特点;最后切忌“为了感受自然而感受自然”,要通过刻画“自然”景物的特点,体悟“自然”的灵性,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自然”。还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最终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的境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青青庭院

⑴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⑵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⑶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⑷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⑸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⑹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⑺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C.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对南方田野初春景色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C.《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活动,突出写到的是“我”的心态。

D.《散步》的结尾那句“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话,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3.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分歧,这部分能否删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查看答案

    书虫三病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二,广收远括,尽心力,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三,博学多,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注释)矻矻(kūkū):辛勤劳作的样子;勤劳不懈貌。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架上美观(徒弟) B.尽心力(用尽)

C.图多蓄(只) D.博学多(学识)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哪三病?你从作者总结的“三病”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疏食,饮水,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疏食          (2)曲而枕之       (3)三军可帅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查看答案

读新闻资料,概括“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

参观扬州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后,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赞叹:“阅读已成为扬州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读者刷借阅卡就可进入“24小时城市书房”,书房里有自助办理借阅卡的机器,配置了二维码数字图书杂志借阅系统、自助借还机等设备。在这里,读者还可以享受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以及免费饮水、自助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

“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