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选文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去,终于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

 

1.(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对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2.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如此艰辛后的酸楚和感愧(愧疚、自责)。 3.)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轻慢、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4.(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5.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文中多次提到“风雪”,这属于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恶劣,为父子二人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背景,在如此的天气了父亲却要担柴去卖,而且还遭到了买主的责难,表现了父亲的辛苦和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中写到“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冰凉是因为雪,但是酸的理解就要联系上文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表现了父亲的艰辛,“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写出了“我”内心的愧疚之情。因为这些所以雪落到脸上,除了凉之外,还有酸。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句中的加点词“掏”“摸”“抓”“扔”都是动词,这些动词传神地写出了那个人的不情愿和对父亲的不尊重,刻画出了一个无礼的小市民形象,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不容易。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文中“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能吃苦,为了给孩子凑学费不辞劳苦;“‘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写出了父亲的坚忍,面对买主的无礼,父亲无言的忍受,只是为了儿子;文章最后父亲对儿子的要求“‘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以及对儿子的叮嘱“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可以看出父亲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可谓教子有方。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文章结尾中父亲叮嘱“我”“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这一句是父亲在受到买主的刁难和轻视之后给孩子的忠告,告诉孩子等将来有了钱,不要轻视劳动人民,要注意尊重对方,尤其是那些坚忍,勤劳的农民,给予对方尊严。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管仲/采贤俊岩穴。

B.先主器/君吴、楚士。

C.智术浅短/有何异才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得无诸君是其苗裔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三往,乃见。_____________

(2)先主遂亮。_____________

(3)欲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

(4)昔武王纣。_____________

4.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的描写主要是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6.刘备为求贤而___________(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典型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词中“八百里”指__________,“了却”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查看答案

铜仁市某校九(1)班针对当今“快餐式友谊”,朋友间仅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短信,点赞保持联系的现象,发出了用书信、贺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现邀请你参加该班举行的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1.活动一:观察下面两幅图,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你的结论:                                         

2.活动二:请给你最想感激的人写一张贺卡,倾诉你对他的情感。(要求:1.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人名请用xx代替;2.用书信格式。)

 

贺卡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有关描写宋江的两个片断,结合全书,分析梁山好汉失败的原因。

A.只说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

B.当时宋江便教杀牛宰马,大设筵宴,一面分投赏军,一面大吹大擂,会集大小头领,都来与高太尉相见。各施礼毕,宋江持盏擎杯,吴用、公孙胜执瓶捧案,卢俊义等侍立相待。宋江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词名句填写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李清照《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的《出师表》传颂千古。文天祥叹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发了守边将士们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