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默写。
(1)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2)_______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北冥有鱼》)
(4)求之不得,________。(《诗经·关雎》)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B.他们那个种族的人昔日的遭遇,仍然历历在目。
C.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
D.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羁拌 迁徙 名符其实 怒不可遏
B.诬篾 帷幕 分崩离析 轻歌慢舞
C.晦暗 狡辨 自圆其说 振耳欲聋
D.缭绕 浮躁 不修边幅 前呼后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漩涡(xuàn) 撺掇(duo) 眼眶(kuānɡ) 接踵而至(zhǒng)
B.瞭望(liào) 狩猎(shǒu) 蛮横(hènɡ) 拾级而上(shí)
C.苍劲(jìng) 皲裂(jūn) 拙劣(zhuō) 强词夺理(qiǎng)
D.俯瞰(kàn) 迂回(yú) 寒噤(jīn) 络绎不绝(yì)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①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②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③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④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
⑤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⑥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蠹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
⑦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
链接一:
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400平方米。三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链接二: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营建的陈氏书院是如何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呢?聪慧的陈氏族人首先邀请了清末翰林院编修陈伯陶、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陈兰彬等著名陈氏士绅,组建“倡建陈氏书院绅”,以正视听,大张旗鼓筹建陈氏书院。其次,精心选址,在当时广东最高学府“广雅书院”旁择地筑祠。《陈氏书院记》中说:“于城西之简塾购得余地,宜命之曰‘陈氏书院’,意盖别有取也。何取尔?取其与广雅咫尺也。”这一选址等于是向世人宣告,这是一处与“德”为邻,沐浴“广雅”人文之风的巍巍大厦,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族聚会之所。最后,淡化宗祠的血缘关系和世系关系,如各支族牌位的摆放以提捐款箱的多寡作为前提。凡此种种,陈氏书院降低了“挟众抗官”的嫌疑,也找到了它得以创建和存在的依据。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
B.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
C.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
D.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2.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
B.当年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
D.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B.依托合族祠形成的同姓组织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这就直接导致其被官府屡屡取缔。
C.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D.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意在借助“广雅”的人文气息来弱化其宗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