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弦歌不绝
①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湖南大学西侧岳麓山东麓,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这里,走过了近千年,也见证了一所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更迭历程。
②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岳麓书院。此后,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已过千年,因此有“千年学府”的美誉。在此期间,岳麓书院经历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
③岳麓书院占地面积达 21000 平方米,以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清代御匾“学达性天”、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书院也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所建,在布局上主要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要建筑有讲堂、教学斋、半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文庙、湘水校经堂等,这一切完整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④书院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书院外,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幽壑千重;院内,白墙黑瓦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巍峨古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放眼望去,整个书院被郁郁葱葱的古树名木所掩映,也造就了那名不虚传的“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而作为我国著名的古书院之一,这里的园林建筑必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同于官家园林的华丽隆重,也不同于私家园林的精致秀美,这里蕴含的是独特的湖湘文化和人文价值——典雅优美的古建筑群反映出的是一种士文化的精神,是儒家士人的人文理想、心灵世界的体现。
⑤岳麓书院的自然风光自是惊艳,但是深厚的人文底藴才是岳麓书院真正亮丽的风景。一千多年间,在这里传播文化哲学的大师有朱熹、张栻、王阳明,弘扬光大国学的大师有王文清、王先谦,致力于教育兴国的教育家有杨昌济。
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教同化雨绵绵远”的大师,岳麓书院在中华民族遭受苦难之际,オ走出了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等人,倡导最前沿的思想文化、推动社会变革;当国家发生危难之时,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人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栋梁。岳麓书院也因此得以名扬天下,成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⑦公元 1167 年,37 岁的闽学代表朱熹和 34 岁的湖湘学代表张栻因为学术观点上的巨大差异,二人同时登台,在这里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学术会讲。由朱熹、张栻所建立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确定了这座讲堂的文化学术的传播方式。朱张会讲开创了不同学派与不同学术观点会讲及中国古代书院自由讲学的先河,同时,也树立了学派之间切磋论辩、求同存异的治学方式。时至今日,余秋雨、余光中、金庸等文化泰斗都曾在这里开坛论讲,以同样的传播方式传递着中华文化。
⑧书院讲堂内悬有一块“实事求是”的匾额,据说是 1917 年湖南工专迁校于此的校训。当时的毛泽东正是在杨昌济老师的帮助下寓居书院半学斋求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⑨漫步在这座古老的学府时,总是不禁回想起书院千年的发展历程,感慨千年学府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山水草木融为一体的超世脱俗,这里蕴含着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所表现出的惊世情怀。也许,这就是朱熹“忠孝廉节”的院训与张栻“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教诲有机融合的体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书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经历了从一所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更迭历程。
B.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在岳麓书院的建筑群中有完整的展现。
C.岳麓书院深厚的人文底蕴,倡导的思想文化使它得以名扬天下,成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有了“千年学府”的美誉。
D.朱张会讲树立的学派之间切磋论辩、求同存异的治学方式,时至今日在岳麓书院中仍然存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岳麓书院的文物建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B.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岳麓书院的文物建筑。
C.第⑧段“据说是 1917 年湖南工专迁校于此的校训”一句中“据说”一词删除后,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岳麓书院的“前世今生”。
3.中雅培粹学校初三某班为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利用周末时间来到了岳麓书院实地考察。请你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向他们简要介绍岳麓书院的人文价值。
(链接材料)岳麓书院中的对联
●大门:最牛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赫曦台:最智慧的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上联的意思就是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才是真正的学;下联的意思是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是人才。)
●时务轩:最大气的对联——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毗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①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文/《资治通鉴·魏纪》,有改动)
(注释)①文伟:即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字公琰)、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是以先帝捡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亮遣使者至懿军/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C.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因谘以国家大计/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A.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B.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C.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D.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2)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
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的羞辱,司马懿恼羞成怒,决定主动出战。
B.司马懿对诸葛亮夙兴夜寐、食少事烦的状态很是敬佩,担心他活不长了。
C.当诸葛亮猜出李福的来意后,李福心中很是感激,赶紧陈述了自己返回的原因。
D.诸葛亮鞠躬尽瘁,他自知来日无多,建议在他死后,可由蒋琬和费祎先后继任。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日暮时分,不知谁家想起了捣练之声,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菊花三笑旅怀开”一句中,“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此句运用以对比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对比,更显其哀。
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隽永悲壮,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请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是作者全力塑造的“忠义双全”的典范;同时,他也被称为“孝义黑三郎”。请结合小说的相关故事情节,概括说明宋江的“忠”“义”“孝”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中,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她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建议,放弃一切,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B.《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不仅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且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如何教育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它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D.《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