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①在国庆盛典中,有一位弯腰捡起掉在地上小国旗的解放军,他叫...

按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①在国庆盛典中,有一位弯腰捡起掉在地上小国旗的解放军,他叫袁晋爽,国庆70周年阅兵他是站在最中间的升旗手。②身为擎旗手,他的肩上担负着展旗和收旗。③这是整个升降旗仪式中最难的部分,绝不能有一丝丝的失误。④每当走向升旗点的一( )那,我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⑤那是万人屏息liǎn( )声后巨大肃穆与( )首期待共同凝聚的气场,是成千上万颗心在和我们同频共振跳动的气场。⑥央视记者在采访袁晋爽时,他说:“好多人说看我们升旗感动了他们。其实我们一直想说,看你们观旗同样感动了我们。那一刻,我和十四亿同胞一样铭记终生”!⑦的确,这一刻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也将juān( )刻在中国的伟大历史征程上。

(1)请为文中两处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那       __________

(2)请根据注音写汉字

屏息 liǎn_________    juān________

(3)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一处语病并修改。

_____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标点错误并修改。

_____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hà qiáo (2)敛 镌 (3)② 身为擎旗手,他的肩上担负着展旗和收旗的重任。 (4)⑥ 感叹号!应放在双引号“”里面。 【解析】 (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一刹那(yī chà nà):形容极短的时间。翘首(qiáo shǒu):指仰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 (2)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敛”“镌”的书写。敛声屏息(liǎn shēng bǐng xī):意思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镌刻(juān kè):是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3)②句成分残缺,“担负”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重任”。 (4)⑥句标点使用错误,根据“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的原则分析,“好多人说看我们升旗感动了他们。其实我们一直想说,看你们观旗同样感动了我们。那一刻,我和十四亿同胞一样铭记终生”是一个独立句,故“!”应移至引号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

人无信不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佳琪考试成绩不佳,很难过。

佳琪说:“唉!我上了那么多的外培,为什么分数还是这么骨感啊?”

好友悦轩说:“从早到晚地外培,你哪有自己的思考、学习空间啊!学习总想着依靠外力肯定是不行的!”

佳琪又说:“每天回家,我也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父母要求的学习打卡任务啊!”悦轩摇了摇头:“学习任务不应该是父母要求的事情!”

佳琪若有所思。

上述材料中两位同学谈及的问题,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4)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一:

最近,一位 90 后美女爆红,刷屏朋友圈。她叫刘琬璐,27 岁的年纪,却有个相当“厚重”的身份:浙大博导。看到这则新闻,李然和王玉进行了如下对话:

李然:她真厉害啊,从小就是“学霸体质”的她,年纪轻轻,已当上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导师。我要向她学习,用功读书,为自己搏一个出彩的人生。

王玉:这样的经历可遇不可求啊,人生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郑渊洁只读了小学,但依旧成为了“童话大王”。

材料二: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你对于读书是否有用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

——《亲爱的安德烈》

——《你不读书,为什么过上想要的生活》

要求:①观点明晰,②语言得体,③能适当运用论证方法,以增强说服力。④15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愚公”

①再次走进这间教室,已是三年后了。同学们相聚母校,寻找久违的亲切感,可我,还是习惯性地看向那个挤在墙角孤零零的座位。

②他姓于,个子很高,有点驼背,长相有些滑稽,有着一张仿佛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脸,同学们常取笑他。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黑布鞋——一如他黝黑的脸,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自从学过《愚公移山》一课,班里几个同学便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愚(于)公”。

③听说他家境不好,父母甚至不愿意供他读书。他自己倒是一直很努力地学习,由于不注意姿势,背也有点驼了。虽然他竭力想掩饰这一点,在同学面前总是努力挺胸抬头,可这只是让他的身形显得更加可笑。班上有同学称他这是“王八出水”。这让他很是窘迫,再在同学面前时,更加手足无措,似乎连自己是不是要挺直腰板都不知道了。他学习很刻苦,下课的时间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念念叨叨,可他的成绩并不出色——最开始刚来的时候,他倒也很想积极融入班级过,下课时努力地想和同学聊天,但一来插不上话,同学们聊天的内容似乎都离他很远,他倒也分享过家乡乡里的风光,但迎来的也只是同学们鄙夷的目光; 再者他毕竟来自偏远的小地方,那浓郁的口音总让人半懂不懂。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识趣的不会凑上来了。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倒也不会再念念叨叨,只是一味地沉默了。

④但他也有过受“欢迎”的时候,每当老师在课上提问题时,其他同学就会异口同声的在下面起哄,齐呼“愚公”来让他答题。老师倒也乐于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看着愚公被叫起后涨红的脸,脸上的青筋也条条绽出,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间或还夹杂着他那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口音,引得班上的同学都哄笑起来:教室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⑤他曾经好不容易考好一次,还被同学们怀疑作弊,老师念到他的成绩时,全班同学唏嘘不已,冷嘲热讽,他就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头垂得很低,细瘦的脖子好像撑不住似的。他越不辩解,大家越喜欢奚落他:“分数比我还高,又作弊了吧?哈哈哈……”“你这次怎么考的,分数还没愚公高?”“我赌五毛钱,他下回上不了 60 分……”每到这时,他就只说一句话:“不要取笑!”可那窘迫的表情惹得同学们笑得更欢了:班级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⑥一年冬天的体育课上,运动量比较大。他穿的布鞋太破了,又没穿袜子,结果一使劲儿,大脚趾把布鞋顶了个洞。他极力遮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小碎步轻轻地挪着,把脚面弓起,顶着鞋面,妄图让脚趾不从那个破洞里探出来。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用处,他的脚趾仍一次又一次从鞋洞里冒出来,他刻意掩饰的走路姿势让人哭笑不得。班上有同学冲他叫道:“你是在跳芭蕾吗?四小天鹅?”同学们顿时又哄笑起来。不出所料,这件事被同学们当作笑话调侃了整整一周,每次他一进教室,总有人嚷一句:“今天的鞋有没有洞?”或者冲他喊道:“来一段四小天鹅!”他就整个人呆在那里,似乎连走路都不会走了。这时班里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⑦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总是迟到或请假,角落里的椅子也总是倒扣在桌子上。我本以为大家这回该消停了,结果他们一次次搬出“愚公”的笑话不断调侃。在阵阵笑声中,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打趣的主人公已经很久没来学校了。终于有一天,“你们知道吗?”一个声音打破了自习时的安静,“愚公辍学了,他家钱不够,非得让他帮家里干活。据说他父亲已经为此打了他好几次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答应了……”声音到这里渐渐小了下去,到后来竟然没人再说下去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愚公为什么这次终于决定不来了,只是没有人好意思点明而已。教室里难得的一片寂静。

⑧清晨的风从打开的窗口吹进来,徐徐的;树缝里漏出的阳光,在教室靠墙的桌面上投射出若有若无的光圈。只有教室最后一排的桌椅,静默在一角阴暗里。

⑨最后一排挤在墙角的椅子,就那样,再也没有放下来。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愚公的表现

下课时

沉默

课堂上提问时

愚公被叫起回答问题

愚公一周都在被调侃鞋上破了洞没有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他极力遮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小碎步轻轻地挪着,把脚面弓起,顶着鞋面,妄图让脚趾不从那个破洞里探出来。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用处,他的脚趾仍一次又一次从鞋洞里冒出来,他刻意掩饰的走路姿势让人哭笑不得。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开篇就讲了三年后同学再回到学校相见的场景,也暗示出了“愚公”在班上的孤独。

B.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写出了“愚公”在班级里倍受欺凌的可怜遭遇。

C.“愚公”在课堂上还是很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老师和同学都喜欢让愚公讲题。

D.“愚公”最终辍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家里负担实在太重,无法供他读书了。

E.文章标题“愚公”,既是同学们以谐音而给他起的外号,也体现出了同学们对他的嘲讽与鄙夷。暗含了作者对“愚公”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校园欺凌行为的反对态度。

4.简析文章第⑧段的作用。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校园欺凌”的看法。

(链接材料)2019 年最热门的现实主义题材青春电影——《少年的你》,毫不遮掩且直观地将校园欺凌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周冬雨所饰演的陈念,从校园欺凌的旁观者沦为了受害者。被故意恶作剧、被“扇巴掌”、被嘲笑、被排挤……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令人触目惊心。令人反思的是,正是很多人对这种行为的沉默从而助长了校园欺凌的行为。这些沉默的人不仅有受害者,也有旁观者。

 

查看答案

    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陈凌

①美学家朱光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到什么,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 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   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②“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桥梁专家茅以升晚年这样总结一生。诚然,谁的人生没有几分坎坷?谁的道路不曾有过崎岖泥泞?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海洋没有风暴,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③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只要我们看我们拿出攻坚克难的意志,那它不过是座小山丘。《史记》曾载,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一块石头误认为是潜伏的老虎,于是弯弓射箭,箭镞居然深陷石头之中。等知道是石头之后,却始终无法再次以箭穿石。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射箭之时的意志,是否一往无前、绝不退缩。李白由此感慨道:“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④不可否认,一些困难并非能轻易克服,但没有尝试过,怎会知道到底能不能克服呢?不试,半点机会都没有;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即使最终没有克服,至少也是增加了阅历、磨砺了心性。正如哲人所言:“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与困难作斗争,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它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⑤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1.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B.人生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

C.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D.在困难和挫折中砥砺前行,人生才能丰富完整,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巧用朱光潜的故事直接引出了中心论点,同时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第③段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使论证角度丰富,论证更有力量。

C.“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不适合做本文的论据。

D.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述,结构清晰完整。

3.请梳理并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