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现代快报讯  2 月 7 日,寒假接近尾声,现代快报小记者们来到江苏省钟山疗养院拜访了一位特殊的老人——104 岁的长征老红军、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秦华礼。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秦华礼就作为嘉宾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上,为全国孩子们深情讲述了自己的长征路。

“爬雪山时呼吸太困难了,就像是被堵住了胸口……”秦华礼虽然已有 104 岁高龄,回忆起往事,仍是思路清晰,仿佛那些片段历历在目。他缓缓地说,长征的艰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令他印象很深刻的事太多太多,比如在长征路上,遇上大年(春节)在过雪山,当时大家身上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脚上穿着草鞋,睡觉也没有棉被。“因为开始长征时,为了减轻身上负担,战友们都把棉被扔了。”

“我十分感激我的老师刘寅,他在长征中无私地传授知识给我们。”秦华礼在谈到自己结缘无线电通讯事业时,显得有些激动。据了解,当时因为秦华礼小时候上过学,便进入红军的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通讯。

在长征路上,刘寅带队时,规定士兵们行军 3 小时就要休息 1 小时,而这 1 小时也不能闲着,做什么呢?——教课!就这样日复一日,秦华礼和他的一些战友们在刘寅老师呕心沥血的栽培下,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通讯兵。“刘寅老师没有一点儿架子,跟我们一起学习、生活……这种尊师爱生的氛围感染着我们每个人。”秦华礼回忆长征,充满感 慨。

“太不可思议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刘尚东感叹,“我们生活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听秦华礼老人讲述长征,应该感到非常幸运。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这个和平年代。”

材料三:

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度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后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一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用动宾短语概括。

2.请为材料二拟一个标题。

3.为了进行《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精神的内涵”专题研究,假如你是材料二中的小记者,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你会说些什么?会采访什么问题呢?

4.阅读材料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据当地人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加点部分能否删去?请从纪实作品特点的角度分析)

(2)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所理解的长征精神内涵。

 

1.爬雪山,过草地,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任选3个作答) 2.示例:现代快报小记者拜访104岁的长征老红军、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秦华礼 3.示例:秦爷爷您好!我是现代快报的记者,听说了您辉煌的长征经历,我们很受鼓舞,想电话采访一下您,请问您方便吗?问题(示例):①您觉得在长征路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②您和战友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长征胜利的呢? 4.(1)不能删去;纪实性作品要客观真实地反应事实,“据当地人说”体现了信息的来源,不一定是事实,使语言更严谨,体现了纪实作品的真实性。 (2)排比式的问句,通过四川军队心中的疑惑,写出四川军队的惊恐和敬畏,侧面反应了红军战士敢于牺牲,渴望胜利的形象,抒发了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为下文红军胜利飞夺泸定桥情节做铺垫。 5.材料一中长征途中种种艰难体现了红军的吃苦耐劳、顽强坚持;材料二中刘寅老师长征途中教课,体现了红军战士热爱学习、互帮互助、团结的特点;材料三,飞夺泸定桥,红军无畏敌人的火力,前赴后继,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解析】 1.依据毛泽东《七律•长征》的内容可知,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但由于蒋介石在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埋伏重兵,故毛泽东建议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与陕北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据此用动宾短语写出即可。 2.拟写标题时,根据导语的内容概括即可。注意人物和事件。材料二的导语是“现代快报讯2月7日,寒假接近尾声,现代快报小记者们来到江苏省钟山疗养院拜访了一位特殊的老人——104岁的长征老红军、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秦华礼。”据此可概括为:现代快报小记者拜访104岁的长征老红军、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秦华礼。 3.答案不唯一,围绕长征路上的话题,设计问题即可。注意语言得体。如:示例:秦爷爷您好!我是现代快报的小记者,听了您辉煌的长征经历,我们很受鼓舞,想电话采访一下您,请问您方便吗?问题(示例):①您觉得在长征路上的精神信念是什么?②您和战友们在爬雪山和过草地时的感受分别是什么呢? 4.(1)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从纪实文学的语言特点分析。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方式。“据当地人说”说明了“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的来源,不一定是真的,“据当地人说”使语言更严谨,体现了纪实作品的真实性。 (2)根据语境分析。结合“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分析,通过三个排比式的短句,写出四川军队的惊恐和敬畏,侧面反应了红军战士敢于牺牲,渴望胜利的形象。为后文“(飞夺泸定桥)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做铺垫。 5.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分析即可。根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乐观的精神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对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精神点明了路途遥远、且很艰难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材料二中结合“刘寅老师没有一点儿架子,跟我们一起学习、生活……这种尊师爱生的氛围感染着我们每个人。”分析,刘寅老师长征途中教课,体现了红军战士热爱学习、互帮互助、团结的特点;材料三,飞夺泸定桥,红军无畏敌人的火力,前赴后继,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据此得出:长征精神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牺牲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 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 滹滹干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腭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 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无边的样子。④滹滹()干干: 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⑥龈腭:原指齿根肉和口腔上腭,这里指巨石外缘。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不见________         (2)多趣味________

(3)如此者数百里________   (4)当之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悬泉瀑布飞漱间       止能损一毛一甲

B.水始得遂其剽悍性     皆不敢与

C.水与石始若相持战     康肃笑遣之

D.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至西陵

3.根据语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C.如此者/凡数百里 D.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

5.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壮丽景色。

B.(乙)文意在说明水与石既是敌人也是朋友,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C.(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一个字填到横线处,并利用你所学的关于律诗的知识,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A.采      B.飞         C.香         D.  舞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绘景佳句”,请赏析它的妙处。

 

查看答案

用诗文原句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李绅《悯农》)

(5)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6)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7)崔颢的《黄鹤楼》诗中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诗人对岁月不待、世事难料的无尽感慨。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苏轼是宋代文学家。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属于缩小夸张)

C.在演讲中为了口头表达需要,要多用长句,适当重复。

D.新闻特写是指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精神的新闻体裁。

 

查看答案

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南京城。

B.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来,我们白手起家,如今在多个领域奋斗成世界第一。

C.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那些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殚精竭虑的无名英雄们,将被历史铭记。

D.他逐渐被淹没在人群中,嘈杂的声音敲打着他,此时他鹤立鸡群,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