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①溪树暗,
靡靡②江芜③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释:①葱葱:形容草木翠茂盛,充满生机。②靡靡:草随风倒伏貌。③芜:丛生的草。
1.前两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2.请体会“入”字的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B.“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C.全诗写的是秋雨绵绵,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D.一个“暗”字,写出了“溪树”的色调质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5月28日到29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宿迁市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 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宿迁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最终高分通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4.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需求量多的时候,市民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学校组织同学进入社区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⑴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
⑵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市节水工作现状做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图)。请你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bèi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名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bó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英雄bèi(______)出 磅bó(______) 崇尚(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
A.满;遍 B.填满;遮掩 C.更加 D.久;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煤的对话
——A①Y.R.②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吗?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一九三七年春
(注释)①A:法语词汇,致、给的意思。②Y.R.:又然。即李又然,散文作家,艾青之友。
1.诗歌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诗作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请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
3.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摘自史铁生《病隙碎笔》
史铁生的这段话会引发我们很多想象和思考,请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