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

请以“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 我们初中生的故事 “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题记 弹琴的树叶 初一的不以为然,初二的漫不经心,日复一日地堆积成初三的茫然无措。 原本已经知道要散的人就真的散了,似乎什么也没变。我还是我,一样的树木,一样的学校,只不过分了班,见面时变成了匆匆一笑,心里多了几分愁。 清晨的阳光聚在树梢,微微掉了一些在旁边的树叶上。抬眼望去,一排树叶齐齐地在风中晃动,像浪一样起伏。但给我更妙的感觉是,它们像是一双手在弹琴。 似乎并不是风在带动它们,而是它们在为风弹奏,婉转而轻扬,传递着一种明媚的温暖。 它们其实也很累,对吧?陪着树长得那么高,应该想停下来休息,而它们却在疲惫中微笑着为风弹奏,为在短暂时刻遇见的风弹奏,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好奇妙的场景。 微微一笑,是已分了班的朋友遇见我的神情。 挥手或拍拍我,是已分了班的朋友遇见我的动作。 初三会很忙,忙得连像初二和以前的朋友偶尔聚聚也很难。但是你们给我的美好,是友情的见证。 眨眼的星星 “干什么呢,快点写。”科学老师催了催我,我手中的笔写了几个字又停了,也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 迷迷糊糊听着议论声,同桌突然拍我一下:“喂,你都没努力,考不好凭什么不高兴!” “什么!我有……”我毫不犹豫地反驳,声音却越来越小,底气不足。神情呆滞,不专心不认真,这叫努力?那那些埋头苦干的叫什么?“可是,真的……”还想说些什么“力不从心”的话博点同情,却立刻被打断了:“没有原因!你就是没努力!” 气结:“你……” “你什么你,哼,专心写!”同桌瞪大了眼,盛气凌人地瞧着我,盯得我心虚:真的努力过?只是为自己找借口吧?凭什么抱怨!认真对待自己吧…… 星星在黑夜中眨眼,点点如希望。只要抬头,只要努力,就会发现每颗星星都在你身边微笑。 我们初中生的故事,平凡却不平淡,有迷茫却也有执著,有感伤却也有温暖。我们珍惜所有的感动,尽全力紧握自己拥有的每一份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我们”指一群人,是群体,而非个体,同时是第一人称,限制了选材范围,要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选择一群人的素材。“初中生”是限制语,只能写初中生的生活。“故事”是本文的题眼,限制了写作体裁,必须是记叙文,有情节,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从整个题目看,要求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一群初中生的一些事情。然而自己和身边朋友们的故事是非常多的,选择其中合适素材就非常重要了,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受非常深的、印象非常深的、比较独特的、对自己和身边人非常重要的事件,一般而言这样的事件一定是对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心灵、精神、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重要影响的事情,这样的素材才能挖掘出比较深刻的内涵,才能写出深度。同时选择素材时尽量选择小的事件,这样的事件描写起来可以更加细腻,也就更加真实,更能展现生活的原貌,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丰富文章内容。第二,结构。本文是记叙文,选择合适的素材后,通过对故事的记叙和描写,展现这个、这些故事对自己和朋友们的影响。从结构上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突出故事的可读性,一是在结构上有起伏,可以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方法让情节波澜起伏,给人好的阅读体验;另一个方面,则是要抓住关键的细节,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展现对生活的细致的观察、感受、思考,也能够通过一些同中有异的细节,引发读者对自己生活类似故事的联想,有强烈的共鸣,同时增加阅读的亲密度。第三,主题。故事是表现形式,故事后面的感受、思考、体验才是写这个故事的原因,惊险有趣的情节固然能够吸引人,情节后面的对于自己、他人、自然、社会、生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认识、思考才是能长久记忆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上文语段出自《_______》。选文中的A是________

2.结合整本书,选段中A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3.结合整本书的阅读,A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一)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请从第③段中找出最能具体表现“我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4.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4.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诸葛亮《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3)竭驽钝______    (4)名诸侯______

3.下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哪几件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

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释:①葱葱:形容草木翠茂盛,充满生机。②靡靡:草随风倒伏貌。③芜:丛生的草。

1.前两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2.请体会“入”字的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B.“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C.全诗写的是秋雨绵绵,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D.一个“暗”字,写出了“溪树”的色调质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