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背影,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特写了父亲背影的四次画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依次补充完整。

①开电瓶车的背影__________________④苦柚树上的背影

2.文中多次写到“我”的眼泪,请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示例:第⑥段:我的眼泪流了出来。为自己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感到难过而流泪。

A.第⑧段:这时我的泪又来了。

B.第⑧段: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3.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1. ②年轻时砸石头的背影 ③挑粪浇地的背影 2.A被年迈的父亲为自己亲自上树摘苦柚所感动而流泪。 B为父亲单薄瘦弱的身体、奔波劳碌的生活感到心酸难过而流泪 。 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或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父亲枯瘦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的父亲苍老瘦弱的形象。 4.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因为这个时候的父亲身形高大充满力量,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因为这时的父亲苍老单薄,他需要“我”的陪伴。 【解析】 1.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阅读本文可知,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描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第②段写父亲开电瓶车接我回家时,看到父亲的背影;第③段回忆父亲年轻时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时的背影,“脊背宽阔如门”;第⑥段描写了父亲挑粪浇地的背影;第⑦⑧段描写了父亲爬树摘苦柚时,看到父亲瘦弱的背影,然后按照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即可。 2.考查对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文本,了解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在段落中找到这句话,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第⑧段“这时我的泪又来了”,流泪的原因应从前文找,“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背影,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父亲爬树为我摘苦柚而感动,所以流泪。“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从上文对父亲的描写分析,“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 手像“黢黑的烧火棍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生活劳碌奔波,身体变得单薄瘦弱,为父亲变老,变得瘦弱而心酸难过,所以流泪。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把父亲的脊背比作门,两腿站立比作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也是父亲的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脊背宽阔,身强力壮,身形高大的特点,与现在父亲瘦弱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现在父亲随着岁月的洗礼,生活的劳累而变得瘦弱苍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心疼和爱。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结合具体语境,联系全文的主旨分析,“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由此分析,作者之所以喜欢父亲砸石头的背影,是因为那时的父亲是年轻的,是强壮的,这个背影让我依赖和崇拜,我希望父亲永远是这个样子。而我梦到一年前父亲的背影,此时父亲已经老了,再也不见当初的强壮,他需要儿女们的陪伴。所以我才会常常梦到他。两者说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所以并不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习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后,班级开展“网络与语文”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辩] 网络词语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或文字,是伴随着互联网而诞生和发展的词语。作文中能不能使用网络词语成了争论的焦点。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请简要谈谈。(80字以内,要求说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2)[故事链接]下图是张键在网上搜集到的,与教材学过的内容有关,请简单概述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续写对联]

上联:网络连接世界

下联: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⑵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⑷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⑹李清照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⑺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②费:费县,地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投杼逾墙而                      ⑵夫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母尚织自若也。

3.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               无何

B.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

C.河曲智叟笑而之曰     有剩骨

D.一怒而诸侯           其不已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之力              请军礼见

B.告之帝              百里奚举

C.我之死              乘奔御风

D.操蛇神闻之          已而细柳军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草木深”中的“深”字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读来令人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