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因沾水而使翅膀过于沉重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的“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中一丛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位,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只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

 

1.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休养;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2.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 纯真。 3.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 事例: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等。 【解析】 1.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解答时,要基于文本阅读,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分析概括。通过文章第①段中“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的内容可知小男孩、小女孩用柳条营救花蝴蝶;通过第②段中“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中一丛正开放着的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的内容可知孩子们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休养;通过第②段中“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只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可知孩子们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首先分析句子采用的什么描写方法,再结合句意、语境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结合划线句子内容来看,通过句中“急忙”和“摘、系、投”的词语可知,这一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地善良和聪明机智。据此作答即可。 3.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表达方式分为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五种。结合段落内容来看,第④段是作者针对这一事件的思考,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本段通过作者的思考,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升华文章主题,表现出现实社会中人性和善意的日益流失,为后文点明主旨做了铺垫。据此作答即可。 4.1、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时,根据句子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分析。由“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岀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可知,“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2、围绕社会中人性流失的现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表现人情冷漠的事件表述即可。如围观跳楼自杀,并喝彩怂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在物种平衡的哪一环

汪鸿儒

①二十余年前,新西兰曾饱受一个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茎象甲虫(简称“象甲虫”)的困扰。这种象甲虫是一种牧业害虫,它把卵产在牧草的叶鞘里,每一颗卵在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可以毁掉的草多达五根。因为在新西兰没有天敌,它大量繁殖,成片破坏牧草。每年给新西兰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亿美元。

②有趣的是,象甲虫在原产地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却没有形成农牧业灾害,重要原因是原产地有着天敌──茎象食甲茧蜂。这是一种寄生蜂,它会将幼虫产在象甲虫的体内,而幼虫可以从象甲虫体内开始将其吃掉。于是,在原产地,象甲虫和天敌寄生蜂之间达成了巧妙的平衡:象甲虫数量增加,寄生蜂也随之大量繁殖;寄生蜂数量增加又会导致象甲虫数量下降,寄生蜂数量也会随之下降……

③为了解决象甲虫灾害,研究人员将原产地的天敌引入新西兰来制衡它。这一举措很成功,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第二故乡”的新西兰,象甲虫和寄生蜂之间实现了“再平衡”。

④引入天敌,对入侵物种进行生物防治,是非常聪明而有效的做法,相比于“简单粗暴”的杀虫剂除虫法更环保。更重要的是,昆虫会很容易对杀虫剂形成抗性,使得杀虫剂失效。而天敌和入侵物种会不断斗争,共同演化:即使入侵物种发生了变化,天敌也随之发生变化,继续对其压制,这就像一个不断演化的“天然杀虫剂”。这种“天然杀虫剂”屡试不爽,世界上没有发现过“失效”的先例。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新西兰的象甲虫已打破这种“再平衡”,对寄生蜂产生了抗性!研究人员通过长达24年的跟踪监测发现,在寄生蜂引进的第7年,象甲虫开始出现抗性;到了第12年,寄生蜂对象甲虫的寄生率已经下降到了30%~40%!这是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入侵物种对天敌寄生昆虫产生抗性!

⑤研究人员进一步探寻,结果却耐人寻味:很可能是人类“帮助”象甲虫突破了天敌制衡,我们自己就是这一新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原来,在新西兰,物种的多样性本来就很低。随着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只种植少数几种优势牧草,导致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生态变得尤为脆弱。这为象甲虫抗性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生态环境单一,使得象甲虫和它的天敌频繁地遭遇,加上没有其他多样的生态环境提供“避难所”,象甲虫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压力,终于象甲虫演化出了对天敌的抗性,而单一的生态环境又帮助抗性基因广泛扩散开来。

⑥追根溯源,人类自己可能就是打破这种巧妙的生物防治“再平衡”的始作俑者。人类加剧的农业耕作助纣为虐,帮助象甲虫突破了天敌的制衡,继续肆虐。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保护地球上物种和生态的多样性何其重要!一个生态系统,就像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交织而成的一张大网,在这张网上,各种元素环环相扣,而又互相制约,形成着复杂而精妙的平衡。我们无法预测,损害其中的哪一环,最终的板子会打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像我们没能预知,最初一味将更多的土地转化成牧场的时候,会带来入侵象甲虫的新一轮肆虐。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1.下面对阿根廷茎象甲虫给新西兰带来困扰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一种牧业害虫,对牧草危害大。

B.人类“帮助”它们突破了天敌制衡。

C.它们在新西兰没有天敌,大量繁殖。

D.它们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寄生蜂把幼虫产在牧草的叶鞘里,通过象甲虫的身体发育成长。象甲虫大量繁殖,寄生蜂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B.茎象食甲茧蜂是象甲虫的天敌。它们之间不断斗争,共同演化,形成了永久的无法突破的生物防治“再平衡”。

C.杀虫剂除虫法,容易使昆虫对杀虫剂形成抗性,并有助于昆虫广泛扩散对天敌的抗性基因。

D.多样的生态环境为象甲虫提供了“避难所”,如果生态环境单一,象甲虫就容易演化出对天敌的抗性。

3.联系全文,谈谈面对入侵物种带来的问题,人类该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李贺写诗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奚奴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来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得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选自李商隐《李贺》)

(注释)①长吉:李贺,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相连。③思量牵合:设法凑合题意。④奚奴:奴仆。⑤吊丧日:遭遇不幸或去慰问不幸者的日子。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最先为昌黎韩愈所/遇之恩

B.每旦出与诸公游/吾三省吾身

C.程限为/将隧入以攻其后

D.投囊中/孤常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骑 疲 驴 背 一 古 破 锦 囊 遇 有 所 得 即 书 投 囊 中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李贺怎样的写作态度和写诗特点?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但当涉猎________

(2)鲁肃过寻阳_________

(3)肃拜蒙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一句表现了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

B.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既显示了他骄傲自满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

C.“刮目相待”后,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D.本文揭示了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鲜花有鲜花的坚守,它的坚守是散发清新迷人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水有溪水的坚守,它的坚守是汇入波澜壮阔的大海。坚守,奏响了世上最华丽的乐章!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易烊千玺、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再次广泛引起了人们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将“广泛”调到“关注”前面)

B.通过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将“使”改为“让”)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删掉“超过”或“以上”)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在“持之以恒”前面加上“能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