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锔匠
刘鸿伏
①在古玩市场收到一件宣德青花瓷器,深腹,侈口,平底,古人称为“洗”,文房中用品,专门洗笔的。这件宣德青花瓷洗内外壁满绘萱草纹饰,华丽大气,青花发色浓艳,像一位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这是典型的进口苏麻里青料,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带回的,专供宫廷烧制瓷器之用。笔洗外壁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这是一件很珍贵的明朝宣德官窑文房佳器,体大工精,十分罕见。
②二十多年前收到这件东西时,价极低廉,因为它已经破了。破成数块。这件老物,我极喜欢,虽破,却很有研究与收藏价值。然而因了它的残破,心中常耿耿,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
③数年后,去乡间采风,结识了一位老锔匠。锔匠年七十余,花白头发,一辈子只干锔匠活,别无生计。他这手艺是三代传承,算得锔匠世家。大抵破铜烂碗这类东西,只需经他双手,便可恢复完整如初,且坚实耐用。活儿做得极精细,锔的花式美观,破物锔过后反比原貌要古雅漂亮,因此他在江湖上有不小的名声。
④锔匠的手艺,早已在乡间绝迹。记得儿时家中常有破碗破锅破瓶之类,一有锔匠来,母亲便会捡来出要紧必用之物如盆、碗请匠人锔好。锔匠一般是外地人,并不常见,所以一进村子,便忙个不停,总要锔上好多天才会离开。当年物质贫乏,人人手上缺钱,旧衣必缝,破物必补必锔,而且老祖宗留下的惜物美德,在乡间也是根深蒂固的。锅子补好可以再用许多年,瓷碗锔后照样好用。
⑤锔匠的手艺有高低,手艺精湛的,锔出来的碗儿瓶儿就很漂亮,破缝上打进小小的铜马打,将缝箍紧箍结实了,再在器物上依据残破的图形锔出花鸟藤蔓形状,不仅结实,而且较原先更加好看。锔一只碗收一角或两角,有时几分钱。大的器物如花瓶、瓷缸,费工费力,一天锔不完,便按工算价,每天在主家吃三餐饭,收二角钱工钱。
⑥记得我家曾有一件祖上传下来的大瓷缸,用来装米。缸上绘有粉彩人物,是《水浒传》中李逵背母杀虎的场景,奶奶十分珍惜。可是,一次意外,那口大瓷缸被砸成三片。奶奶哭了,一家人很难过。幸好不久后村里来了一个锔匠,扔扔赶紧请他修那口大缸。
⑦锔匠是一位中年人,脸上长了麻子,粗手粗脚,样子慈厚。
⑧他将破成三片的大瓷缸用木桩和铜箍先固定在禾坪里,再取出一应工具,坐在小板凳上慢腾腾地干着活计。他手粗,但下手极轻,凝神屏气,心无旁鹜。我们小孩子围在他身边看热闹,捣蛋顽皮,他也不恼不气,专心手上功夫。那大缸被他用铜马打细致地联结起来,严丝合缝,而且坚固,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了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他很少说话,只是对着那口大缸叹息着,说:“可惜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锔匠。
⑨大缸完全锔好后,摆在禾坪里。真是神乎其技!除了打出花式漂亮的锔钉,缸上的图案居然没有一点破坏! 锔钉总是很巧妙地绕过图案画面,又钉在紧要处,起到固定作用。再细看,便发现锔钉居然不仅将破缸缝合如初,而且走出三株漂亮的牵牛花图案!那牵牛花在乡间常见,所以人人识得,邻人一齐叫好。我们小孩子家不懂好坏,只晓得这个锔匠有点儿神秘,非同寻常。
⑩有关乡间锔匠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
⑪回到前面采风偶遇的那位老锔匠身上来.老人姓葛,他看了我的宣德青花瓷笔洗照片,惊叹不已,说:“这种东西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但无款识,先生的有款识!”我也很吃惊,老人竞能识得此物好坏。原来,老锔匠祖上是安徽有名的世家,曾祖精于古物的收藏、鉴赏,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为了打发时间,还拜了一个师傅学锔瓷器,哪晓得他把这爱好爱到入迷,竞能巧手复原任何残器。后来家道中落,无意间传下的这门技术,让后人赖以求生。
⑫我谈及儿时在乡间所见锔匠种种情形,老人说:“先生看到的印象,也是我们这些锔匠生计的缩影呢。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于今已经鲜有人记起,更没有人学它,将来失传,是必然的了。现在年轻人,哪个能静得下心来做这种费力不挣钱的活?我儿子不学,孙子更指望不上,葛家锔艺,也就到我这里打住了。”老人叹息,神情落寞。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
⑬谈及我的宣德青花洗,老人说,若信得过他,东西可先放他这儿,时间不能急,这活儿催不得,半年之内不接别的活,专门弄这件洗。我当然愿意。如能让这件残破了的宝贝恢复如初,再次呈现几百年前的皇家风采,不仅了去我一桩心病,或许还有功于子孙。
⑭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件华美大气的青花洗,有一天摆在晴窗下的案几上,幽幽地呈现出古远的气韵与神采。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
1.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相关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我”意外收到一个罕见的笔洗→①________→“我”结识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老锔匠→②________;“我”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③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①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笑”的内涵。
①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
②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
4.文章主要是写“我修复笔洗”,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回忆儿时的锔匠修复大瓷缸?
5.请阅读上文的第⑭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1)表现手法相同点:
(2)用意不同点: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做一个有“祖”的人
王开岭
(1)我曾说,无论教育再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
(2)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3)“山一程,水一程”……你身在何处?你到了哪一程?这就是“身世”。大的身世,即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史;小的身世,即我们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史。所谓“家国”,蕴意于此。
(4)给中学生讲座,我问台下,回到过你们的祖籍地吗?知道祖父外祖父曾祖父们的故事吗?摇头,大部分连名字都不知。
(5)我笑着说,你们都是“孙悟空”啊,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6)日前,我的央视同事做了一档节目,叫《客从何处来》。这是一档名人寻根的节目,第一季有阿丘、易中天、陈冲、马未都等人,他们从一点线索开始,寻访祖辈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细节。它虽然外壳上借鉴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但在我看来,它对国人的意义尤为重大,在文化和精神上,它更有理由成为正源的本土节目,因为没有比传统中国更推崇“认祖归宗”了,它可以帮我们做好“中国人”——那种骨子里默认的“中国人”。我在评点易中天那集时说:“这是一条探亲的路。这是几百年的亲,这是几千年的路。不谙身世,生命即缺少出处,即来历不明、犹若孤儿,我们的灵魂即无舍可守、无枝可栖……这样的人生不仅尴尬,而且虚无。易中天著作等身,不过是立言,今乃立身。”
(7)中国人需要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曾经熙熙攘攘,如今人迹稀冷。这就叫“人心不古”。不久前,有媒体发起了“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祖”、“探亲”。
(8)我问孩子们,什么情形下你会想到自己的“祖国”?通常答: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奥运健儿夺冠的时候……
(9)我说是,但我更多是在如下情形:坐飞机俯瞰山河的时候;儿时翻地图册的时候,尤其五颜六色的地形图;过长江三峡、观黄河瀑布的时候;爬泰山、游晋祠、登长城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祖国”,它太美了,我没理由不爱它。还有汶川地震时,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会不由自主想到“祖国”这个词,我被大地的裂口震撼,我为它疼痛,为它祈祷。
(10)有首老歌,叫《我的祖国》,作者首先描绘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觉得这段词写得特别好,几句话一出来,即会油生“祖国”之感,热爱之情也随之涌至。
(11)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才是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的祖国。也只有这样肥沃清洁的山河,我们才能在“祖国”情感上与之相认。
(12)我认为“祖国”一词,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撑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东西,是在“变”中坚持“不变”的东西,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信任的东西。有句话我们常挂嘴边,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何以安身?
(13)国庆节,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热烈庆祝伟大的祖国诞辰XX周年!”我们的祖国至少有五千年文明史啊!显然,它忘“祖”了。一旦抽离了“祖国”的丰富涵义,“爱祖国”即一种空洞的情感,一种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政治献媚而已。
(14)做一个有“祖”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功课!我们需要文化的国籍、美学的国籍、灵魂的国籍,并在此基础上诞生真正的“爱国者”。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现代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只要他了解“身世”,知道家族谱系和故乡史,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
B.有媒体发起的“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祖”、“探亲”。
C.我爱“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也为它遭受灾难而疼痛,当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爱“祖国”。
D.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将无处安身。
2.文章第(4)段举了我给中学生讲座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祖”的人?
(材料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
(材料二)你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来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钱穆
(材料三)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①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③。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
(注)①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②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③卷轴,卷,念juàn,这里泛指书籍。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B.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3.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
4.结合本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试具体分析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① 。测热查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域多方,联屯除孽,②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__________。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名著阅读。
A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选自《儒林外史》)
①选段中A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传神地刻画了卑微的小人物。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知县汤奉和太守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B.宋江三打祝家庄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先拆散了祝家庄和雇家庄的同盟关系,二是先派花荣等人打入祝家庄做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这才取得胜利。
C.艾青在抗战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D.《儒林外史》在极力的夸张中描写范进中举发疯的可笑、严贡生至死不肯点两根灯芯的吝啬,讽刺丰法具有鲜明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