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 吴佳骏 ①小时候,我在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

吴佳骏

①小时候,我在村里学堂读书。学堂坐落在一个土丘上,周围除生长着三棵枣树和两株柳树外,看不见更多植物。木条的窗棂,灰尘密布。屋顶的瓦,长满荒草。这是一个缺少色彩的、黯淡的世界。

②但那一抹朝阳般的色彩,被装在一只墨水瓶里,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它照亮了我的眼睛,温暖了我的童车,每天上课,我的注意力都会被这只瓶子吸引。我喜欢看老师批改作业时的样子,三根指头拈住笔柄,将笔尖朝墨水瓶中沾沾,再在瓶口刮刮,潇洒地在作业本上划下“√”或“×”。老师,自然成了我的偶像一一他不但可以判断知识的对错,还能判断心灵的美丑,甚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从老师身上,我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③我知道,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不容易。老师是喝过大量墨水的人,文化人都是墨水浸泡出来的。姐姐说,谁墨水喝得越多,文化就越高,人就越聪明。姐姐的话,坚定了我在苦难中的信念拥有一瓶墨水,学做一个文化人。但我不敢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他们能养活我们姐弟,并送我们中的一个进学堂,已属不易。

④那是一个黄昏,放学后,教室里空荡荡的。躲在教室门后的我,似一只等待的觅食的老鼠,心跳鼓点般起伏。颤抖着双手,拿走了讲桌上那只墨水瓶。那天晚士,我做了一个梦:那瓶墨水转化成我的血液,我成了一位老师。

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姐姐比我更加珍视那只瓶子,每晚睡觉前,都要将其捧在手心,端详半天,仿佛她那苍白的青春琴弦上,跳出几个明快的音符。这只墨水瓶,也激活了姐姐炽热的梦想。很多时候,她坐在桌前,望着墨水瓶发呆,还会从我的书包里,抽出一本书来,一边翻阅,一边在纸上写写面画。我知道,姐姐是在用那支简陋的墨水笔描绘她多彩的人生。

⑥父亲看出了姐姐的心思,每天早晨,故意提高嗓门说:“兰兰,你去送弟弟上学吧。”姐姐听父亲这么一说,顿时神采飞扬,宛如一只蝴蝶看见了菜花。但姐姐同样是懂父亲的,即使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她也背个箩筐,割草或捡柴。任何时候,她都没忘记帮助父母支撑起这个风面飘摇的家每次,她只将我送至学堂对面,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她从来只存敬畏和仰望。一次不经意地回头,我看见姐姐在目送我走向学堂时,脸上压抑的忧伤。

⑦迫于生活,姐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穷木匠。那只墨水瓶安静地留在我家桌子上。姐姐的出嫁,让我们这个家笼罩上阴影。在学堂、在家里,我满脑子都是姐姐的影子,父亲常站在姐姐离去的路口发愣。一想起姐姐,母亲就忍不住掉泪。姐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

⑧许是为姐姐祈祷,亦或是想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母亲把那只墨水瓶改装成了一盞煤油灯。入夜,母亲将灯芯挑得长长的,桔黄色的火焰,仿佛姐姐如花的笑靥。温暖重又弥漫我们的屋子。父亲伴着灯光,编箩筐:母亲坐在灯下,纳鞋垫;我趴在灯旁,看书写字。

⑨长夜漫漫,灯火煌煌。我独自坐在深夜,把一本本书翻得破损不堪。疲劳时,只要一想到姐姐想到父母的辛劳,我内心的倔强,又春草般苏醒了。我终于从那盞煤油灯下,走了出来。多年后,我师范毕业,站上了讲台。当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我在想一一他们将会把我视作下一个自己吗?

⑩再次见到姐姐时,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生活的贫困让皱纹过早地爬上了她的脸庞。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姐姐却生活得平静、安详。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背,姐姐就一次起腰板。她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在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她看来,喝清水也能增加血液的浓度让人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姐姐正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盞灯一一她的孩子,这足以让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就像母亲改装的那只煤油灯,虽然光源微弱,却足以照亮一个世界

(作者吴佳骏,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墨水瓶”讲述的事情。

“我”渴慕并偷得墨水瓶→(1)→(2)→母亲将墨水瓶改裝成煤油灯→(3)→(4)

2.(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父亲伴着灯光,编箩筐:母亲坐在灯下,纳鞋垫;我趴在灯旁,看书写字。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背,姐姐就一次起腰板。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的理解。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两处即可)

 

1.(1)姐姐珍视墨水瓶;(2)姐姐出嫁后留下墨水瓶; (3)“我”在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下刻苦读书,实现梦想;(4)姐姐不再对墨水瓶抱有幻想,她在有了新的希望。 2.(1)示例: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了一家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劳作,刻苦学习的情景强调了煤油灯让一家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句式整齐,语气贯通。 (2)示例:挺,伸直、挺立,动作描写。生活的苦难给姐姐带来压力,姐姐就一次次勇敢地挺直腰板,体现出姐姐生活重负下的坚强,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敬佩之情。 3.“我”很意外,那只偷来的墨水瓶,会给姐姐的精神产生伤害和痛苦。文中那只墨水瓶激发了姐姐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又在生活的无奈中破灭。这句话承上启下,体现墨水瓶对姐姐影响之大,表达了“我”的愧疚之情。 4.示例一:文章将“我”和姐姐的经历进行了对比,因为家庭原因,我进了学堂,最终成为一名老师,而姐姐虽然渴望上学,却只能在家帮助父母,而且迫于生活,嫁到邻村。突出强调了姐姐为家庭所作的巨大牺牲,表达我对姐姐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示例二:文章将姐姐前后的变化作了对比,姐姐在家时,渴望上学却不能如愿,只能压抑忧伤,出嫁后,姐姐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成为精神上的强者,生活平静而安详。这一对比突出强调了姐姐的坚强,表达我对姐姐的敬重和赞美。 示例三:文章将小时候在学堂读书的“我”和“我”成为一名老师后面对讲台下坐着的孩子们进行了对比,我上学时,老师是我的偶像,从老师身上,我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终成为一名老师学生们渴求的眼神让我想到了当年的自己,这一对比突出强调了我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应遵循“人物+事件”的格式。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姐姐珍视墨水瓶。根据第七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姐姐出嫁后留下墨水瓶。根据第八段的内容可概括为:“我”在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下刻苦读书,实现梦想。根据第十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姐姐不再对墨水瓶抱有幻想,她在有了新的希望。 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分为三个分句,这三个分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所以是排比的修辞。运用排比,交代了一家三口在灯下各忙各自的活计的情景。联系本段“许是为姐姐祈祷,亦或是想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可知这处排比,突出了母亲用墨水瓶改装的这盏煤油灯让我们全家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排比的运用,句式整齐,语气连贯。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挺”是一个动词,意为伸直、挺立。这是对姐姐的动作描写,表现姐姐在生活的重压下,一次次挺直腰板,从不屈服,从而表现了姐姐坚韧顽强的个性。联系“我”的感情可知,表现了“我”对姐姐的敬佩之情。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联系具体语境分析。通过第五段中“坐在桌前,望着墨水瓶发呆,还会从我的书包里,抽出一本书来,一边翻阅,一边在纸上写写面画”,第六段中“姐姐听父亲这么一说,顿时神采飞扬,宛如一只蝴蝶看见了菜花”“看见姐姐在目送我走向学堂时,脸上压抑的忧伤”可以看出,姐姐对学校、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她也想能在学校上课,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这只墨水瓶,让姐姐燃起了上学的希望,却又被家里贫穷的现实击碎,所以对于姐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这句话前半句“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紧承上文我偷墨水瓶的情节,后半句“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引出下文对姐姐的描述,所以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我的感情可知,“灾难”一词表现了“我”对姐姐的愧疚之情。 4.本题考查对比写法的应用。文中的对比有三处。第一处:“我”与姐姐的对比。因为家里贫穷,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于是“我”去上学,姐姐在家里干活,最终“我”成为一句老师,姐姐嫁入一个木匠家里。两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姐姐为家里做出的巨大牺牲,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敬佩与愧疚之情。第二处:姐姐前后变化的对比。姐姐未出嫁前,对上学有强烈的渴望,不能如愿,只能压抑自己。出嫁后,“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盞灯一一她的孩子”,成为了精神上的强者。此处对比,突出了姐姐的顽强,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敬佩与赞美。第三处:小时候的“我”与成为老师后的“我”对比。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是“我”的偶像,“我”觉得老师“不但可以判断知识的对错,还能判断心灵的美丑,甚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我”成为一名老师后,“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我在想一一他们将会把我视作下一个自己吗?”这让“我”想到自己。此处对比突出了“我”对学生的期望,期望他们也能敬重知识,渴求知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周时出现了“木牍”,藏书的需求使书房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了晚上就变成读书,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西汉时的司马迁,在家中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工作室”相传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书房。到了唐代,科举制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书房作为夜读场所备受重视,书房文化由此兴起。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东晋末年,谢灵运在山林茂密处建造了“始宁墅”,专门留有一处书房,第一个将山水、园林、文人融于一体。明代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室小屋漏,但他在书房外栽种了兰桂竹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静雅致呢?明代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说:“书斋宜明朗,清净。”书房前,要有平阔的庭院,以使光线明亮,适于读书:窗前围植修竹碧草,让屋中人可以养眼清心。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书房的面积不宜大,“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陆游的小书房“仅可容几”,但他却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即使是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帝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就仅有八平方米,至于书房的内置,则是“宜简不宜繁”,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而已。这方寸书房虽简洁,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文化就在一间间书房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⑦书房是文人为静读、研修构筑的自我天地,联结着文人的内心世界。不读有益之书,何以遣有涯之生?对读书人而言,平生愿得书房一间,不求广厦万千。

(选自《中华遗产》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书房”都有哪些特点?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了晚上就变成读书,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有奋斗精神。以梦为马,起而行之。奋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任务。(B)写好一个个字,横平竖直,是奋斗(          ),是奋斗;攀登一座座山,勇往直前,也是奋斗……让青春奋斗的每一次都化成绚丽的彩虹,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用青春之我,开创青春之人生,建设青春之中国

(1)请将画线(A)句改成反问句。(不改变句意)

(2)请参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子曰: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岂不罹凝寒?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鸡声茅店月,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4)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赵师秀《约客》)

(7)陆游《游山西村》中,寓晢理于自然景物,说明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

青·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③斜曛:夕阳斜照。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皆如此。

(节选自《墨子·法仪》

(注释)①法仪:法规准则。②百工:从事各种行业的人。③矩:古代画方形的工具。④县:同“悬”用绳子悬一重物以测定是否垂直的工具。⑤中:符合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无法仪而其成者无有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以从事,犹逾已。

3.本文主要通过(1)的事例(用原文语句回答),阐明(2)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