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安笠,演绎万般风情 ①在我国,笠帽的历史悠久,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形形...

    安笠,演绎万般风情

①在我国,笠帽的历史悠久,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笠帽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笠帽也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咏“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一诗中也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笠帽,犹如拆不开的搭档,经常出现在我国劳动人民的身上,同时也是画家喜欢撷取的写意画:屡见渔翁穿蓑衣戴笠帽,驾着小舟在水墨渲染下的水畔柳岸垂钓自乐: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老农,赶着老牛手扶木犁在雨天耕田;即便是田园吓唬鸟兽的稻草人,农家人也不忘给它戴上一顶选风档雨的笠帽。笠帽,成为一道独特的田园风光。

②在闽南地区有一种外地鲜见、当地人情有独钟的安笠。 安笠以细小的竹篾为经纬,在编好的上下两层篾丝网中间衬嵌竹叶,状如硕大的圆锥形大漏斗,远远望去,颇似埃及金字塔。它直径一般为五六十厘米,尖顶、圆边、低垂,戴上它可选掩半个脸庞;因为锥形,顶部不招风,不易被大岚吹落。

③史载,旧时闽南沿海草木稀疏,风沙肆虐,人们外出劳作常被晒得很黑,患眼疾、皮肤者甚多,老百姓苦不堪言。明代时,闽南沿海人从威继光军队使用的大藤牌(形似安笠的手持盾牌)得到启示,他们破竹制笠,取名“安笠”,从此染疾者渐少。民间还流传一首《咏安笠》的歌谣:“安笠圆圆裁头端,遮阳挡风又美妆。大人细因皆喜欢,保健防病渡难关。”

④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说,由于安笠看起来有几分神秘感和奇异感,人们外出山野,途中倘遇老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解下头上的安笠,反转过来像盾牌一样对着老虎,老虎见到就会拔腿退避。

⑤闽南地区沿海的女性特别喜爱安笠,视其为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骄阳下 ,风雨中,滩涂上,随处可见女性头戴安笠辛勤劳作,呈现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安笠的实用价值也得到女主人们的认可:除了遮风挡雨、遮阳防晒,赶集时,想买海鲜山货也不用发愁没有盛器,只要把安笠反转,铺垫菜叶纸张,就可充当菜篮子使用。

⑥安笠不但实用,名称也很吉祥。“安”字,多么像一个妇女头上戴顶帽子呀!姑娘们把对安笠的钟爱化成行动,有的涂以网油使之坚固耐用,有的买来彩线在笠檐、笠尖编织缀以吉祥美丽的图案,把它装点得更加妩媚动人。行走在城镇街市,可见一顶顶新潮笠帽如彩蝶般在女人的头上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⑦对娇羞忸怩的姑娘来说,安笠还是爱情的辅助工具。戴上安签后,看得见别人,但别人不易瞅见她的芳容,平添几分神秘感。至于姑娘是否长得眉清目秀,只有慢慢去猜想了。这种朦胧之美,独具一番情趣。

1.文章以“安笠,演绎万般风情”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主要内容。

 

1.文章以“安笠,演绎万般风情”为题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文学色彩,表明文章是文艺性说明文,展示这算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安笠)及其特征(演绎万般风情). 2.加点的词语“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安笠的外形特征。 4.安笠名称很吉祥。 【解析】 1.试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若引用古诗文往往增添文学色彩。题目“安笠,演绎万般风情”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语句“它直径一般为五六十厘米”中的“一般”是指通常的情况,不排除还有特殊的情况,这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试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句“状如硕大的圆锥形大漏斗,远远望去,颇似埃及金字塔”把“安笠的形状”喻为“圆锥形大漏斗”,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安笠的外形特征。 4.试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依据“安笠不但实用,名称也很吉祥”可以看出文章第6段主要说明:安笠名称也很吉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 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 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选段)

(注释)①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②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③掇:拾取,采取。④刻露:指秋冬水落石出,草 枯山现。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佳木而繁阴:_____________(2)耸然而特立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3.这两篇游记都突出了一个“乐”字,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含义。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误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向阳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将下列活动方案补写完整。

竟猜歌词,走进小说天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越时空,驱遣文学想象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3.请走进鲁迅的《故乡》,填写下面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小说

人物

卡片

闰土

出处

鲁迅《故乡》

外貌神情

少年时紫色的脸,戴小毡帽,红活圆实的手;中年时灰黄的脸眼睛红肿,戴破毡帽,穿极薄的衣服,手又粗又笨又开裂

人物关系

“我"童年的好友

典型事例

性格特点

代表类型

旧中国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民

 

 

4.请你想象一下,杜小康放鸭回家后的命运与未来。(想象推断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的图表。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人物

绰号

人物性格

与他有关的其中一个故事情节

宋江

______

竭尽忠义

______

李逵

黑旋风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范仲淹广阔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6)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借“酒”振奋精神。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的坚定乐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