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回答问题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真正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②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③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官博物院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④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⑤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才是有尊严的。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这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⑥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使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社会,各种“奇观”炫目,人目迷五色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大众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源,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全面发展、美好生活所需?
⑦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化开放具有实现“美美与共”的重要意义,结合文章③--⑥段内容,说说文化开放会带来哪些好处。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述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阅读《墙》,回答问题
墙
(孙艳梅)
①吃晨饭的时候,田春花跟男人说:“给你商量个事儿。”男人的脸埋在碗里说:“嗯。”春花又给男人盛上一碗饭,说道:“我寻思把咱家和三枝家中间的那堵墙拆掉。”
②春花给男人说起半个月前发生的一桩事儿。那天晚上她睡得正香,恍恍惚惚听见砸门声,披衣跑出去一看,三枝的儿子小龙在门外哭得都没人腔了:“二大娘,二大娘,我妈她……”等春花跑到三枝家里,三枝正疼得满床打滚,春花骑着电动车一溜烟把三枝带进镇医院。
③“大夫说再晚点就没命了,万一那天我就睡死了一直听不见砸门声呢?”春花心有余悸地说,“人吃五谷杂粮,保不准我哪天也……啥的。你和三枝男人在外打工,两三月不着家,把墙拆掉,我们两个女人彼此好有个照应。”
④“我没意见,”男人说,“只是三枝家里的同意拆墙吗?”
⑤春花笑,这会儿三枝应该也和她男人商量好了吧。
⑥春花来到院里,西边的墙脚有个半米高的木凳,她踩上去大喊:“三枝,三枝!”三枝的头从墙头上露出来,大拇指和食指蜷成圆圈,很得意地说:“OK。”
⑦吃过晨饭,春花男人去隔壁家一转悠,回来,就抡起大锤。三枝男人在墙那边接应,你一锤,我一锤,剩南边的最后一个角了,春花和三枝上前合力一推,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春花拍拍手,说道:“德国那啥墙也是这么倒的吧?”
⑧没了墙的院子一下子敞亮了,两家合伙吃了个午饭。男人们在院子里喝酒,女人们炒菜端菜,皮小子们疯跑。虽说早春的风咬人,可春花一点不觉得冷,三枝更是热得脱下外套。
⑨春花包了韭菜馅饺子喊三枝过来吃,三枝提一只饺子耳朵塞满嘴:“拆了墙,真方便,你还记得我上次做渣豆腐吗?托墙头上没端好,汤汤水水洒你一身。”春花说:“可不是,现在可好了,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⑩春花和三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好得真像一家人一样。
⑪天慢慢暖和起来。春花在南墙角种了几畦菜,一天她端着舀子给菜地泼水,三枝家的鸡扑棱棱跑过来,二话不说就啄春花的菜,春花撵着鸡,不小心踩到一泡新鲜的鸡粪,就说:“三枝,你怎么把鸡放出来?”三枝坐在太阳底下绣着十字绣说:“鸡散养,下的鸡蛋才好吃。”春花说:“鸡到处拉屎,忒脏。”三枝笑着说:“你吃我的鸡蛋时咋就不嫌脏了?”春花觉得三枝的话很不中听,这是什么话,自己种的菜她三枝也没少吃啊。春花继续撵鸡:“去去,馋嘴东西。”
⑫晌午,春花掐了新鲜的薹菜,给三枝送屋去,三枝正炒菜,春花闪进去把菜放进菜盆说:“我都洗好了,你直接上锅就行。”傍晚,春花找三枝,那把薹菜窝在屋角的菜盆里都蔫巴了。
⑬春花去秋月家玩,看见秋月的正屋里挂着一幅《富贵满堂》的十字绣,照得满屋亮堂堂。春花一看就知道是三枝的杰作,天天看她坐院里一针一线的,包括花间的小蜂有一针挑错了,春花都熟悉的很。春花心里就酸溜溜的,自家正屋一直空荡荡的就缺《富贵满堂》呢。到家一看,三枝又换了一幅《东风第一枝》的绣品,绣得认真极了,连春花进来都没发现。
⑭春花闷闷不乐,院子里小龙和小虎又打起来了。龙虎斗,小龙明显占上风,小虎被压在身子底下。春花心疼地冲过去一把把小龙从儿子身上扯下来,小龙并不怕这个二大娘,理直气壮地说:“小虎抢了我的漫画书。”小虎“哇”的一声哭了,说:“小龙还抢了我的娃哈哈呢。”春花拽着儿子回屋时候,瞄见三枝的窗前人影儿一闪。
⑮春花娘生病,春花带着儿子回娘家住了三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向西瞅,目光就被一堵墙堵住了。
⑯这墙堵得春花百爪挠心,她连包都没放,窜到屋里像炸药包一样摸起电话就炸:“你抓紧时间给我回来!”
⑰春花和三枝竖起的两重墙,把北斗村村民的大牙都快笑掉了,你听说过两墙之隔的邻居吗?千古奇闻,千古奇闻哪!
⑱一天.春花忽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屋里屋外没寻到,正心慌时听见墙里传来咯咯的笑声。她赶紧踩上久违的高脚凳,一幕让她脸红的景象呈现面前:墙与墙之间半米的夹道里躲着两个小人儿,他们头挨头亲密地看着漫画书,旁边散落着娃哈哈的空瓶儿。
⑲春花其实不知道,就在刚才,西边墙头上也有个女人像她那样踩着高脚凳看了半天,俊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一片桃花、杏花。
1.阅读全文,仿照下面(2)(3)示例,在横线处补写相关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拆除隔墙院子敞亮,互相敬重亲似一家。
(3)纠纷再起小孩互殴,春花三枝心存隔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咬人”一词的表达效果。
虽说早春的风咬人,可春花一点不觉得冷,三枝更是热得脱下外套。
3.阅读全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墙与墙之间半米的夹道里躲着两个小人儿,他们头挨头亲密地看着漫画书,旁边散落着娃哈哈的空瓶儿。
4.小说以“墙”为题有哪些好处?
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1.诗中“礁石”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无休止地扑过来”中运用“扑”这个词有何表达效果?
3.说说你对诗歌结尾“含着微笑”四个字的含义理解。
诗文名句默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4)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在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