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有一老父粗衣。                       ⑵孙叔敖拜曰。

⑶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⑷官益大而心益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⑵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⑴穿 ⑵两次 ⑶离开(背弃) ⑷小心谨慎 2.⑴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⑵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孙叔敖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⑴句译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衣:名词动用,穿;⑵句译为: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再:是古今异义,两次;⑶句译为: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去:离开、抛弃;⑷句译为: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小:小心谨慎。 2.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⑴句重点词语:擅,独揽;恶,厌恶;禄,俸禄;患,祸患;处,置身在。整句译为: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⑵句重点词语:意,态度;下,谦恭;小,小心谨慎;慎,小心,当心。整句译为: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3.本题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孙叔敖再拜,老父再答的话“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可知,“三者”即指“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这就是治楚“三策”。 本题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敬受命,愿闻余教”,由此可得第二问答案:他谦卑谨慎,谦逊尽职,能保持清醒头脑,能听取别人意见,接受他人劝告,哪怕是平民百姓的意见也能虚心接受,是个好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2019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将华为列入管制“实体名单”,此举意味着将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的批准下从美国公司购买零件。对此,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布致员工信称,华为所有锁在保密箱内的“备胎”将全部转正。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一事,华为回应说,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华为和荣耀品牌的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面对霸凌和围堵          ,保持坚挺,华为的这份自信         

⑴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⑵面对美国的打压,华为的做法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启示?请写一段话。(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诗意 初心 徘徊 芳菲 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⑵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⑹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⑺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写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为句子翻译选出正确的选项(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

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