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进入初中两个多月了,在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中,你看到了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进入初中两个多月了,在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定有许多感受吧!请以“这里有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欢乐、友谊、挑战、风景”等词语。(2)要写真实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3)字数在600字以上。

 

例文: 这里有风景 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考卷的分数是往上爬的树藤,白云是蓝天正在放飞的风筝,青春是操场竞相奔跑的我们。 ——题记 初中的新生活已经开始了两个多月,人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回首过往,你是否也曾心怀一丝牵挂或留恋?是否也曾感到迷惘和无所适从?但现在的你,一定会对未来充满期许!新的环境里,有友谊、有欢乐、有挑战,有一片片别样的风景!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当清晨叶尖上的露珠“啪哒”一声落到地上,你是否准备好了朝气与活力,来迎接新一天学习生活的开始?校园的走廊上还有若隐若现的微光,窗边的树影被拉得很长,教学楼的一角闪着金光,使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操场上飘扬的红旗也格外精神,似乎在给孜孜学子们指引着名为“未来”的方向。晨曦里的校园,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叮铃铃……”当上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早已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他们稚嫩的脸上显出坚毅,水灵灵的眼睛里透着对知识的向往与渴求。对于老师的授教,同学们更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仔细地记录,课本上星星点点的笔迹是考试中获得一个个高分的证明。课堂上,老师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或幽默风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或认真严谨,引得大家低头沉思;或有个性不断创新,使得大家浮想联翩。充满学习氛围的课堂,也是一番独特的风景。 中午的操场,欢呼、畅谈的声音不绝于耳。篮球架下的少年正纷纷跃起抢球,好像正在拍一部校园版的《速度与激情》,双杠上翻腾的少女也不失华丽与优雅,她们嘻笑玩闹,谈人生、聊梦想。这美好的课余时光,怎能不好好地利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更是一番美丽的风景。 满身的泥土是我们的时光,狂欢的夏夜是我们的时光,这风景如画的校园更是我们最美的时光!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首先,审题。结合导语可知,题干要求作文要从初中生活选材,不能写其他时间段的生活;题干要求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选材,最好是学校这个环境。“这里”起限制作用,指初中学校,时间和地点都有所限制,要补充的内容则是文章的题眼和写作重点,结合“欢乐、友谊、挑战、风景”可知,要补充的内容应该是美好的事物或情感,不能是消极的事物和情感,不能是孤独、疲惫等。补题时可以选择题干所给的词语,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来补充,例如,这里有温暖,这里有合作等。其次,思路。这个题目可以写记叙文或者记叙文散文,不能写议论文。明确初中生活收获的某种情感、某种感悟,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展现感受与获得的过程,表达对这个新的环境的喜爱之情。第三,结构。文章可以写一件事,用一件事来展现在新的环境和集体的感受,可以写新环境中的某个人、某群人、某种氛围,可以写同学,也可以写老师。选择素材时要尽量选择有趣的、有波澜的、有丰富情感的、有独特感受的、了解比较多的事件,抓住细节,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对生活真实面貌,引发读者类似情境的联想,丰富文章内容。文章可以写几件事,片段组合,这样的文章就不能以情节取胜,而是必须抓住每个片段的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最动人的细节来描绘,能够通过这些细节迅速的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触动读者的内心,展现主题。第四,主题。本文的主题看似简单,但是同学的思考可以深入挖掘,新的环境和环境里的人、事对自己心灵的影响,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可以写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请补充完整“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①沉静→②____→③____→④____

2.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4.通读全文,谈谈为什么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查看答案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有哪些。

(2)(故事链接)下图与交友的内容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3)(仿写句子)

友谊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6)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7)完整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顺拾桑椹  日:____

(2)以异器盛  之: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3.你认为蔡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行(期:约定) B.太丘舍(去:去掉)

C.日中不(至:到达) D.下车之(引:牵拉)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 B.温故知新 C.时习之 D.人不知不愠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客问元方:“尊君在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