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大 风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大   风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②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3)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4)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1)爷爷和“我”一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意思即可。) (2)①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②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3)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 (4)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解析】 第1小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概括主要内容格式:谁+做什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爷爷和“我”;事情的起因是我们一起去割草;经过是遭遇了大风;结果是我们与大风搏斗。据此即可作答。 第2小题: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1)“爬行”意思是爬着向前行走。这句话表达的是爷爷的歌声在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表明爷爷的歌声节奏缓慢;从“悲壮苍凉”可以看出,爷爷歌声的低沉有力。 (2)根据上下文语境“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可以看出,当时的风之大;“我们钻进风里”,一个“钻”字,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第3小题: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从“‘爷爷,那是什幺?’‘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可以看出爷爷的坦然镇定;从“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可以看出爷爷的刚毅坚强。 第4小题:本题考查对人称作用的理解。使用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本文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从“‘爷爷,那是什幺?’‘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可以看出,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从“‘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可以看出,表现了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段的描写,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处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2)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哪句话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

(3)王熙凤说林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主要迎合了哪些人的心理?

(4)文中王熙凤前后一番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5)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采摘。②刻露:刻削裸露。③本:描绘。④安:安享。⑤幸:有幸。

(阅读提示)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朝暮也        修来此

B.遂书以其亭焉      之者谁

C.香而酒洌          仰而望山,俯而听

D.游人去禽鸟乐也    乐其地僻事简

(2)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

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作者在赏景之时,流露出一种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题 春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①春晚:暮春傍晚。②吟:诵读诗文。③阑干:栏杆。

(1)这首诗紧扣“晚”字,描绘了三个画面:近看柴门,落花挡住夕阳余晖;     ;放目遥望,樵夫、渔人担柴提鱼而归。为我们营造出村野薄暮时分     的意境。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④李白《行路难》中先以夸张写美酒佳肴,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阕开头写月光流传的名句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假如你们班在毕业前夕举行以“我们同行的日子”为主题的毕业纪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

(编纂班史)

班史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请你为“班史”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临别赠言)

同学三年,情同手足,临别之际,定有很多话想说。请把你给好朋友的赠言写在下面。(20字以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