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狼》)

B.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C.相与步中庭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月色入               路不拾遗,夜不闭

2.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念无与/为乐者

3.将下面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强调“闲”,《湖心亭看雪》着重“痴”。“闲”字,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1.C 2.B 3.庭院中(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 安闲自适、 乐观旷达(豁达) 【解析】 1.A. “盖”都是:表估计,大概是; B. “但”都是:只,只是; C. 第一个“于”可译为:在;第二个“于”可译为:对于; D. “户”都是:门; 故选C。 2.A. 停顿不正确。应改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状谓间要停顿,使语意明显; B. 停顿正确。句首语气词(盖)后要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作用; C. 停顿不正确。应改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如吾两人者)与中心语(闲人)间要停顿,使语意明显; D. 停顿不正确。应改为:念/无与为乐者。谓宾间要停顿,使语意明显; 故选B。 3.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有“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这是一个连环比喻句,第一层“庭下如积水空明”,明喻,有喻词“如”,有喻体“积水空明”,缺了本体“月光、月色”,表意不明,翻译时要补上;第二层比喻,“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暗喻,本体“竹柏影”,喻体是“藻、荇交横”,要表述清楚。 4.考查体会作品中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理解全文大意,然后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及人物的行动来判断作者的情感。月光如水,“欣然起行”是安闲自适,是悠闲;行至承天寺找人赏月,“步于中庭”还是悠闲。庭下景致如真似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是反问,是自豪。能赏如此景致,而这时的苏轼是被贬之人,闲职在身,他却不怨不尤,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和旷达的心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查看答案

(1)默写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根据提示默写。

①李白在《听蜀僧濬弹琴》中运用典故,通过写自己听琴感受侧面表现琴声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无声之境,抒发作者内心无穷愁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在你困难的时候,他(她)伸手帮助你;在你烦恼的时候,她为你解忧;在你快乐的时候,他和你一起分享……

请以朋友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字数600字左右。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大   风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②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3)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4)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段的描写,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处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2)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哪句话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

(3)王熙凤说林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主要迎合了哪些人的心理?

(4)文中王熙凤前后一番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5)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