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八年级(1)班将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剪纸”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长想推荐一位剪纸艺人,他搜索到一则新闻的导语部分,请你根据内容,拟定这则新闻的标题。
连云港日报2月22日电(记者 杨锐兵 通讯员 安长英)窗花剪纸曾是年货的必备之一,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我市民间剪纸艺人王维良,亮相2月21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具有祝福寓意又“年”味十足的传统剪纸被全国观众知晓。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宣传栏中贴了一幅剪纸作品(下图),请你描绘出画面内容并告诉大家寓意。
3.班级将于2019年10月28日邀请剪纸专家王教授举行剪纸知识的讲座。听完讲座后,请你以班委的名义写一封感谢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两字用得好,为什么?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怀才不遇而寄情山水时所作。
B.首联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的景色,两个地名连用,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C.“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四望皎然 ④经宿方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造门不前而返。
3.(甲)(乙)两文都写的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外吃饭扫一扫,路边买水果扫一扫,挂号缴费一键结算……出门不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够了。丰富的场景、便捷的服务,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可以说,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三)
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内容,应用场景范围占比70.7%,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安全性,占比为67.5%。
由此可见,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也迫切希望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针对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条码支付,人民银行不久前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为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提出分类实施交易额度管理,其中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因素考虑,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对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执行更加严格的额度管理措施,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者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认为,总体看,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够有效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条码支付进行付款的需求,基本不影响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体验,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条码支付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使用移动支付最经常的场景是购买吃穿用等生活用品。
B.越来越多的商家签约使用移动支付,使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C.移动支付在让人们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D.移动支付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们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
2.说说材料一的图标传达出什么信息?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回答
3.阅读材料三,谈谈《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发布有什么作用?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忍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④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C.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D.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生长状态 |
|
|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4.文章第⑨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忍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