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②行役:带有任务而跋涉路途,这里指代部队行军。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失汲2令曰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3.“望梅止渴”现在用来比喻什么?你如何看待文中曹操的做法。

 

1.(1)地方(道路)(2)于是,就 2.士兵们听了这句话,嘴里都流出了口水。 3.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文中曹操说了一句谎言,但是极大地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使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这是一个美好的谎言。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找不到有水的地方。道:途径。 ②句意为: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乃:于是。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闻,听说;皆,都。 3.本题考查理解成语的意思和阐述观点看法。结合内容可知,“望梅止渴”意为梅子酸,人看见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结合文章内容,围绕着这“曹操很机智,善于抓住士兵的心理”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             朱元思(《与朱元思书》)

B.清流底               不曦月(《三峡》)

C.欲颓               吾三省吾身(《论语》)

D.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康乐以来                 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俱备                   学而习之 (《论语》)

C.自康乐来                 可调素琴(《陋室铭》)

D.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查看答案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能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裎。以背古诗为例,当“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这句诗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仅仅留下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左右,我们知道这是一句古诗。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就要对它进行编码,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编码,有些人则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编码。但这样仅仅是进行了初步的深加工,短时记忆也只能保持一两分钟而已,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F之间则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个双遍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各花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1.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联结过去与现在的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社会经验的心理过程。

B.记忆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的类型。

C.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D.短时记忆若未转化为长时记忆,“遗忘”就会马上出现并带走短时记忆的内容。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记忆类型、朗读对记忆的帮助以及其他加深记忆的方法等内容。

B.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吸引力,领起下文。

C.第⑨段加点的词语“主要”,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④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实验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B.朗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语音、语义,又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巩固记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以上。

D.记忆时可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但这种规律会因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B.这部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西方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

C.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志丹、徐海东等。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就属于新闻特写。

B.《列夫·托尔斯泰》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