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心理。简要分析。

 

1.B 2.运用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 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解析】 1.考查对古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解答时,要全面把握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将每一个选项放入诗词文本中进行比较辨析。 B. “衡阳的大雁”表述错误,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雁去衡阳无留意,意思是大雁向衡阳方向飞去,没有一点留意; 故选B。 2.考查对古诗词写作方法的掌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据此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

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A. ①④⑤②③ B. ④①⑤②③ C. ①⑤②③④ D. ④⑤②①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时间往往是最好的检验器。时间的流逝可以让盛极一时的东西永远xiāo声匿迹,也可以让默默无闻的坚守者显现出巨大的价值。那些事物能够经受住岁月淘洗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总会留下不同凡响的价值。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让事物   甲  (A.延伸  B.延续)不断?恐怕只因“认真”两个字。当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挑战和   乙  (A.层出不穷   B.变化无穷)的机遇而茫茫不得其要的时候,当我们忧心时代大浪滔滔不绝、淘洗不尽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匠心传承,唯“真”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iāo_____声匿迹         ②传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            乙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B.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9)《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处理“生”与“义”的关系时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数量虽小,却影响巨大。一束阳光,可以温暖整个冬天;一册书卷,可以承载岁月沧桑;一双眼睛,可以穿透人的灵魂;一声叮咛,透露出浓浓的关爱与牵挂;一次散步,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生活中那无处不在的“一”定然也曾让你或惊喜、或感动、或深思、或振奋……

请以“那一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