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乙)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弗食,不知其也。                  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2.甲乙两文分别讲了怎样的道理?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及其作用。

 

1.①味美 ②自我反思 ③以……为耻 ④使……学习 2.甲文: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乙文:批判了耻于从师、废弃尊师重道传统、看不起百工技人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从师的必要性。 3.甲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类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乙文:反面举耻于从师、看不起百工技人的例子,正面举圣人无常师的例子,正反对比,论述从师的必要性。 【解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耻”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耻”;“习”是使用用法,意思是“使……学习”。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仔细阅读两篇文言文,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甲文通过对教和学的论述,说明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正所谓“教学相长”。乙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在写法上,甲文先提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由此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这是类比的手法,由此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后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乙文通过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同时又强调了人应该虚心广泛地学习。据此分析比较作答即可, (甲)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乙)选自《昌黎先生集》 作者:韩愈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大概是这个意思。 (乙)(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这首诗是苏轼熙宁十年(1077)所作《和孔密州五绝》中的第三首。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信’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

“信”金文写作,“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言必由衷之意。《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取其本义为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引申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信”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左传·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②《管子·任法》:“故圣君设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

③《三国志·隆中对》:“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举办“诚信”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以上这段文字是散文《______》(题目)的开头。选自_____(作者)的散文集《______》,原名《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

①诗人崔颢在《黄鹤楼》诗中以传说入笔,虚实结合,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曹操《观沧海》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典故写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④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大家要积极地开展复工生产,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

B.能否尽快防范重大风险、遏制疫情蔓延、有效应对病毒传播,既是对党和政府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重大考验。

C.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广、感染范围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D.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时尚,正在改变许多居民的消费习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