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杨绛《老王》

1.《老王》属于写人叙事的散文。它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2.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1.①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②首先,写了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是按逻辑顺序写的。 ③其次,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交往的几个片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1)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3)“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4)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2.①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心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②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段落特点的分析。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概括即可。这篇文章主要写“我”和老王的交往,这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文章的②—④段主要交代主人公老王的职业、身体残疾、家境贫困三方面内容。接着后文围绕我们的交往开始叙事:⑤段写老王为我家送冰,车费减半;⑥段写老王帮我把默存送到医院,还坚决不肯拿钱;⑦段写文革时期,老王艰难的生活状况;最后写老王在临死前,为我家送来了香油和鸡蛋。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善良,也表达出“我”因对老王缺少关心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一要注意作者与老王之间地位的悬殊,二要注意作者在文末的自我反思。作者是一位学者、作家,老王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但作者一家人却极力地帮助老王,特别是文末“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对老王的帮助是真诚的,发自于内心的,是将老王当作了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来看待,即有平等的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家人才会真正的去关心、帮助并尊重老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乙)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弗食,不知其也。                  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2.甲乙两文分别讲了怎样的道理?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这首诗是苏轼熙宁十年(1077)所作《和孔密州五绝》中的第三首。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信’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

“信”金文写作,“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言必由衷之意。《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取其本义为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引申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信”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左传·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②《管子·任法》:“故圣君设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

③《三国志·隆中对》:“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举办“诚信”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以上这段文字是散文《______》(题目)的开头。选自_____(作者)的散文集《______》,原名《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

①诗人崔颢在《黄鹤楼》诗中以传说入笔,虚实结合,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曹操《观沧海》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典故写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④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