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抱憾老娘 刘静沙 ①娘,您终于回到您日思夜想的家了。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抱憾老娘

刘静沙

①娘,您终于回到您日思夜想的家了。现在,您已经躺在桃园村太阳坡的怀抱里,躺在大旧坡前堆起的黃土下。

②安葬老娘的那天,回想她的一生,深感她就像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如此平凡,平凡得就像轻轻飘落的纸钱;如此微小,微小得就像那晶莹的雪花,在我们刚想把她捧到手里、拥进怀中时,地就融化得无影无踪,留给子女的,是无尽的遗憾。

③老娘去世后,我惭愧地意识到,对她了解得太少太少。

④她的娘家位于豫西伏牛山深处的栾川县白土乡康山村。新中国成立前,十四五岁的父亲跟着爷爷奶奶逃难到白土乡,在那里认识了她。听老娘零零碎碎说过,她的父亲是教书先生,地小时候在道上和豹子对视过,也在麦田里遭遇过大蟒蛇。土改时,她オ和父亲带着奶奶,拉扯着大姐二姐,一道走了几天几夜,回到嵩县老家的桃园村。老娘的去世,使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了解和拼接当年的更多细节,她(     )的一生,已如那山花一样,荣荣枯枯,终归于沉寂。

⑤老娘一生(     ),和父亲一起养活大了我们兄弟姊妹八个。八个孩子是八张吃饭的嘴,在那凭工分吃饭的年代,老娘和成年劳力一样,早出晚归,下地干活,割草喂猪。为了一家吃饱饭、吃好饭,她(   ),槐花、柳絮、榆钱也能做的花样百出,但毕竟饭少人多,全家人不齐她不让开饭,第一碗饭一定要盛给干重活的父亲,饭多还好说,饭少了锅里反而总会剩一两碗饭没人盛,老娘只得拿着勺子,这个孩子匀一口,那个孩子匀一口,自己则最后刮锅边的锅巴。

⑥她和父亲都不识字,却最重视读书,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四个子女培养成了大学生。

⑦老娘一生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记得我们和邻居公用的那堵墙,中间有个地方低一些,只要我们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会从墙头递过去;家里办喜事了,剩下的肉菜,她也要我们一碗一碗的给左邻右舍送。当时,四乡八村很多人来认干亲戚,老娘一生认了多少干儿子,只有她自己知道,而我们算都算不清楚。

⑧老娘一生辛劳,始终不愿意给别人甚至子女添麻烦。母亲腿脚灵便的时候,不管在哪个子女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什么活都千。老娘不幸患病住院后,她从不谈问自己的病情,乐观豁达。老娘去世后,二哥讲了一个老娘一直不让说的往事,有一日清晨,早早起床的她为了不打扰家中子女休息,没有开灯,蹑手蹑脚去卫生间时摔倒在了客厅里,同样因为不愿打扰家中子女,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爬到沙发边,自己扶着沙发才站了起来。老娘去世后,我们怎么都回想不起来她给我们提出过任何要求,甚至地去世的时候也没给我们交代任何事。

⑨办完老娘后事回郑州的路上,思及她平凡操劳的一生,难以名状的遗憾和愧疚一次次涌上心头,一次次抑制不住泪流满面。老娘啊,我刚买了新车,想带您回趟栾川白土康山的老家,再来郑州我的新家住住的心愿,只能落空了;大哥、二哥说的等您病轻了,带您去附近景点转转的愿望,也无法完成了,尤其是让您清醒时回家的愿望更是永远也无法实现了。

⑩老娘啊,您的一生来得默默无闻,过得清清爽爽,走得安安静静。您和全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度过了平凡的一生,对我们来说,您却永远是最伟大的那一个。

选自《河南目报》2019年3月20日

1.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精打细算    平凡朴素   含辛茹苦 B.平凡朴素    精打细算   含辛茹苦

C.含辛茹苦    平凡朴素   精打细算 D.平凡朴素    含辛茹苦   精打细算

3.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只要我们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会从墙头递过去。

(2)蹑手蹑脚去卫生间时摔倒在了客厅里。

5.作者在称呼老娘时,有时称“您”,有时称“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多次变换人称的用意。

 

1.C 2.D 3.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老娘去世的叙述 引起下文对老娘人生经历性格品质的叙述 4.(1)“总会”是“一定会”、“无论如何都会”的意思,突出强调了老娘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娘放轻脚步走的样子,表现了老娘生辛劳、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不打扰家中子女休息的心理. 5.运用“您”,有呼告效果,亲切自然,能自由地、充沛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增强文章感染力运用“她”,叙述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比较客观地、灵活自由地展现老娘一生的经历。 【解析】 1.本题考查划分文章层次。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第二段记叙了母亲去世,我安葬母亲的经过。第三段到第八段回忆了母亲的一生。第九段和第十段回到现实,表现了对母亲的赞美与思念之情。所以应划分层次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故选C。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四段以精炼的文字概述了母亲普通却辛苦的一生,所以第一空应为“平凡朴素”。“含辛茹苦”的意思是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应放在第二空。根据第五段中的“槐花、柳絮、榆钱也能做的花样百出”可知第三空应为“精打细算”。故选D。 3.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来看,本段与上一段母亲的去世紧密承接,又引出下文对母亲的人生经历和朴素品格的叙述。从结构上来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①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细读句子可知,“总会”是一定会,无一例外的意思。母亲总会把自己家做的饭给邻居送去一些,表现了母亲的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性格特点。 ②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蹑手蹑脚”形容动作极轻,母亲之所动作这么轻,是不想打扰子女们休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从而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 5.本题考查人称使用。运用第二人称,仿佛在与人物直接对话,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作者把老娘称作“您”,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深与思念之切。第三人称叙事,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更加令人信服。文中以“她”称呼老娘,仿佛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冷静客观的介绍母亲的一生,真实可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学生会开展“对对联”活动,请帮助小影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做人有道惟诚信    下联:                   

A.智慧可资百岁春B.常把自心比他心C.处世无奇但善良D.品行能灿千秋史

(2)下面是李丽同学搜集的两幅图。仔细观察图片,分别写出与“诚信”有关的一个成语。

                  

                                                

(3)下面是李慧同学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

真理越辨越明,公道自在人心。近来的中美貿易摩擦让世人看到了美国所谓“公平贸易”“美国优先”的真面目,(A)国际舆论没有不对美国肆意妄为的危险举动不感到担忧的。美国农民和零售商等因中美贸易摩擦利益受损,美国国内对“贸易战”的反对声也此起彼浮。(B)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最近刊文呼吁“美国必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发动双边贸易战,给美国人民成实际损失。”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②文段(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                                            

③文段(B)处画线句子有误用标点符号的毛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槎,,也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他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就我所知,他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

(1)在上段文字中,“他”是______; “我”是_________

(2)“气喘吁吁“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默写。

(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5)《咏雪》中从正面和侧面突出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的句子______________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愁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查看答案

题目:这也是一种荣誉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查看答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 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 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这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选文有删改)

1.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

3.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