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大写字母代替。

 

范文 那盏灯 下补习课的时候,天色已晚,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那是一条幽静的小路,偶有几个匆匆而过的行人。 (一)冷月 我正默默地走着,前面有一颗茂盛的大树,有着粗壮的枝干,浓密的绿叶,我忽然发现树叶间的缝隙中有光正一点点渗透下来。 我一阵惊奇,抬起头,一轮弯弯的月牙儿正静静地挂在苍穹之中,皎洁无暇,还发出淡淡的银光。 思索着,月的光芒为什么如此淡呢?没有太阳的激情,更没有暴雪的彻骨,留给众人的,是一种不温不火的形象,夹杂着苍白,还叫人怀疑月亮是否在发光? 而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文人不吝啬自己的文采,为她写下不朽的诗篇呢?苏东坡在月下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林妹妹和史姑娘也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为什么呢? 或许,一切都是虚无的、缥缈的吧……我甚至在想,月光到底给了人们什么好处,使人们如此大方地赞颂她?这个世界,真令人匪夷所思。 我在月光的笼罩下,全身竟然都凉凉的。一切都毫无生气。 (二)灯——温暖的光 突然间,路旁的灯亮了!四周,完全明亮了!月亮的光亦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 橘黄色的灯光好像要溢出来,轻轻地传遍我的全身,温暖着我。 只有灯光真真实实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月光根本就没有起任何作用啊!多少深夜归家的路人需要灯?多少迷途的孩子需要灯光来安慰呀? 灯光,这温暖的光啊!她静静地看着我们,给予我们温暖。 我依在流光溢彩的路灯下,忽然有了一种安全感。 (三)夜之魅 头顶发出轻微的声响,忽听啪”的一声,四周一齐黑了下来,路灯不知为什么灭了! 我不禁陷入了一片恐慌与黑暗之中。 蓦然,我发现一束白光照在我面前,似乎想领我前进,一抬头,居然是月光在帮助我。我呆住了…… 我顺着月光向前走着,不安的心终于得到了些许慰藉。 其实只有月亮才是一只真正存在的灯啊!她的光虽然微弱,但也不卑不亢,她不会因为某种理由而停止照明!她用她的坚持给予了诗人歌颂她的理由…… 是的,夜之魅!魅在月的黯然吗?不!魅在她的无私!她的光是淡了点、凉了点,可她却能领着迷途的路人向前走动,她的光芒也许不如路灯亮,可她却用淡淡的光守护着整个世界…… 月是一盏长明不熄的灯。 我站在柔和而自然的月光中,冰凉一点点消退,温暖渐渐将我包围起来! 【解析】 题目为命题作文。“灯”,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指引心中前进道路的启明灯,尤其是在迷茫的夜里,它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此文,易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去开拓思路,记叙自己的成长、经历过程以及期间的点点滴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信任的眼神、贴心的话语、真诚的问候、善意的提醒、不求回报的帮助……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灯,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这些都与“灯”有关,还有像雪灾中类似“绿丝带行动”的表达爱心的行为,都是典型生动的素材。“灯”有大有小,光有强有弱,还有像巴菲特、比尔·盖茨、德兰修女、南丁格尔、杜聪、余彭年等重量级人物都很有说服力。作文题目适合写一篇记叙文,不建议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话题作文

有人说,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有人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生活中,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伴的压力……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大写字母代替。

 

查看答案

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②___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④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文有删改)

1.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2.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3.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4.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请仿照示例,再举一处。

示例:前文: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后文: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前文: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后文:

5.“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段文字的观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敬业。

2.对于选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B.作者认为敬业的“业”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

C.文段中引用痀瘘丈人、孔子和曾文正的话都是作为道理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的看法。

D.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了“敬”的意义。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与个体生活的意义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3.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并加以短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