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上述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2.选段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两句话中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了什么?
4.选段中“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这一声”指什么?令作者感到欢呼声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是指____。“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____。
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遂至承天寺(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4)但少闲人(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答谢中书书》通过对____的描绘,表达了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写月色之美,表达了作者____的情感和心境。
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争暖树”运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旁边的草长得很高。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喜爱钱塘湖的美景,流连忘返的喜悦心情。
古诗默写。
(1)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2)相顾无相识,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
(4)________,志在千里。
(5)________,瑟瑟谷中风。
(6)泉水激石,________。
名著常识。
1936年,美国记者____(人名)采访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这部作品曾易名为《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
应用文写作:请找出下面这则招领启事格式与内容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招领启事
2019年11月6日下午,椰林中学初一(3)班的一位同学在椰林中学北楼三楼小礼堂拾到一个黑色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37元和一张借书卡。请失主到椰林中学德育处领取。
2019年11月6日
椰林中学德育处
格式:(1)________
(2)________
内容:(3)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