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⑴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⑴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好学习。

⑵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⑷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⑸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⑹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⑺“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⑻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⑼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写我们修决定修房子,其原因是我们住了一夜,深受感动,见房顶草少,排水沟挖得浅。

B.第(2)段中对走在前面的哈尼小姑娘的描写,运用了肖像描写的方法。

C.第(3)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动作描写的写法。

D.第(9)段中的两处“梨花”都有象征意义。

2.试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房子的来历,并说说写房子来历的作用。

3.联系全文,说说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处处”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A 2.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为方便路人,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3.“处处”的含义是:时间上,指时间是十年之间;地点上,指路过、嫁到的地方;人物上,指男男女(解放军)、老老少少和各族群众(解放军、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老余)。 作用:表明雷锋精神各地人民中得到广泛发扬,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 1.A. 理解有误,并不仅仅是我们住了一夜,深受感动。最先砍树割草盖房子的是解放军,我们得到了帮助,决定修茸,照料小茅屋,以帮助更多的人;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为后人方便补充柴米的过路人,包括我们,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雷锋精神让我们这么做。故选A。 2.此题第一问考查概括内容。介绍房子来历的内容在第(5)段,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因: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经过: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结果: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这段内容是插叙。第二问考查理解插叙的作用。插叙作用是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在这部分内容中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这是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哈尼族女孩学习雷锋,甘愿做一个无名英雄,热心助难路人的事迹,歌颂我国人民帮助人民幸,展示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发扬光大。小说结尾,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处处”意思是在各个地方、方面,在所有地方。文中指十年之间,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是小木屋的主人,都拥有助人为乐精神,如“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姑娘、哈尼族姑娘、解放军叔叔。“处处开”点明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意思,深化了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下列对两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的对比,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形象。

B.(甲)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的对比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C.(乙)回忆了少年时西湖夏日赏荷,运用了叙述、描写、对比写法。

D.(乙)引用李太白的诗,意在赞美雨后西湖荷花的清丽雅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B.次句点题,点出时间、地点,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斥责了“商女”无知,这也是本诗的主旨。

D.这首诗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把兴亡之忧融入悲凉的意境中。

2.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 B.一老河兵闻

C.当求于上流 D.无案牍劳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十余岁(经过)。 B.二石兽于河中(寻找)。

C.不可得(究竟)。 D.可据理断欤(主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