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往事耳(见:了解) B.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

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更:更加)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B.始就学                     去后

C.鲁肃过寻阳,蒙论议           陈太丘友期行

D.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择其善者从之

3.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通过鲁肃和吕蒙的对话,表明了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正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B.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C.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是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D.这篇短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4.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1.D 2.B 3.A 4.(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 5.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D.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故选D。 2.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做,成为/做,成为; B.于是、就/才; C.同、和/同、和; D.表示顺承/表示顺承; 故选B。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本文鲁肃和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全文的最精彩之处是孙权劝学。故选A。 4.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这是一个倒装句,正确语序是:蒙以军中多务辞。重难点词语有:辞,推托。以:用。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5.这道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启示。从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我们可以感悟到: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从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变化,我们可以感悟到: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从“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以感悟到: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从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努力读书并大有长进的事实,我们可以感悟到: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努力去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中的“奇观”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2.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作者这样写是要表现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象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1.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2.上面文字写烈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渲染。请指出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_________

(2)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河,你气势磅礴,如诗,如歌。黄河,你记录了华夏文明,千古传说!代代炎黄子孙,为你骄傲,为你欢歌。七年级七班开展了“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1)[开场篇]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在这里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个本次活动的开场白。

(2)[环保篇]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请你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3)[文化篇]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 ③②⑤④①    B. ③②④⑤①    C. ⑤③②④①    D. ③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A.三打白骨精 B.大闹天宫 C.车迟国斗法 D.真假美猴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