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______)时间。
(2)我母亲对于我们的拮据(_____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我不敢____(mào rán)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4)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____(hán yǎng)的人。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出现的事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恰好表达了这个观点。
(2)面对日益恶化的水质环境,我们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请选用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句子填写)
(3)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妙用听觉表现雪后西湖幽静异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作文。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触动着你,让你铭记在心,包括家人、朋友、老师、同学、陌生人。
请以“你是我最好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不少于500字;(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进入初中阶段,你步入了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必定有触动你的景色,请选择一处展开景物描写。
要求:(1)突出景物特点;(2)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记叙文阅读。
捉蝎
那时故乡很穷,许多来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但山口上的供销社收蝎,而且每斤干蝎能卖到八元之多,对山里人便是个极大的诱惑。
于是,山里老少就都朝山壁上攒拥,掀翻了许多陈年石板,用筷子制成的镊子捉那丑陋的蝎。
为此,曾一度荒废了农事。
上面撤了那一任支书,庄稼地里才有了人声。
自然,学子们便成了捉蝎的主力。
起初是三两个结伴去捉,蝎捉得多与少是很少被考虑的,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一份情趣。但大人们很不高兴,这般那般地叮嘱之后,孩子们就懂得了在情谊之外,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
就都独自去捉了。
再见面时,大家都觉得有些尴尬,但久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在捉蝎的学子中,我捉得最多,因为我很聪明:我发现,阳坡的石板底下蝎最多,而阴坡的石板下蝎则寥寥无几。我就不盲目地翻坡上的每一块石头了,而是单拣照到太阳的石头翻。如此,收获自然就多。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了八十多元的蝎钱。这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
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最后却买了两头瘦驴,去犁地去驮脚,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我黯然神伤,心想:这准是父亲的主意,父亲真不是个好东西!
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超过我,于是就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乐得合不上嘴的母亲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捉蝎吧,将来娘给你说一房好媳妇。”
我就怔了。
那年我正念五年级,秋后便要考初中;中学就在山外,那里的世界我向往已久。
晚上我睡不着觉,点灯翻自己的作业本。那本上尽是红红的对钩,尽是一个一个的五分——那里藏着我多少骄傲啊!我心里很迷惘,但家里的确是很穷啊,酸酸地,眼泪终于还是流下来了。
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如果考出去了,咱家就在山里叫响了;要是没考上,我就白天黑夜拼命地捉蝎,把欠了的都给您补上。”
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摩挲着双手:“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
善良的娘终于还是让我去继续读书了。
后来,我便走尽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山里的蝎们仍自生自灭着,我却学会了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年,母亲被我接出山来,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走出熙熙攘攘的影剧院,母亲抹去了一行热泪:
“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
(《意林》2019.19)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段 | “我”的举动 | 母亲的回应 |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 | 捉蝎得了八十多元的蝎钱 | ①______ |
来年 | ②______ | 乐得合不拢嘴,希望“我”不念书了,专门捉蝎 |
第二天 | 央求母亲让自己继续读书 | ③______ |
那年 | ④______ | 感慨应该要看得远 |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摩挲着双手:“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记叙了“我”从捉蝎到要求继续读书,最终学成走出大山的经过。
B.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细节描写到位,“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强调出了衣服既短又破,体现了家中的贫穷。
C.“我”捉蝎之所以能比别人要多,是因为“我”的运气太好。
D.母亲将“我”得的八十多元的蝎钱去买了两头瘦驴,就是为了让父亲轻松点。
E.文章结尾,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阮光禄在剡(shàn)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遂焚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剡(shàn):地名,在今天浙江省内。②何以……为:古文中表反问。“为什么……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B.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C.阮后闻之(闻:名声)
D.遂焚之(焚:烧)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意欲借而不敢言
A.三十而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4.(乙)文中的阮光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