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子罕》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课文填空。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秋思》)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文
2019,是特殊的一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你上中学的第一年。美好的时光里,也许有让你铭记在心的人、事、物、景;或温暖你的心扉,让你如沐春风;或鼓舞你的斗志,让你扬帆起航;或启迪你的心灵,让你豁然开朗;或陶冶你的性情,让你受益终生……
请根据以上提示,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作文
换一种眼光,史铁生看到,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他因此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换一种眼光,谢道韫发现,雪花若“柳絮因风起”,她因此找到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换一种眼光,海伦·凯勒感受到,water这个单词就是正在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她因此开启了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换一种眼光,生活往往呈现出另一种的姿态和色彩。
请以“换一种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三省吾身
(3)四十而不惑
(4)不堪其忧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三军可/夺帅也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的,不好的条件,也能乐在其中。我们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概括这种精神品质。
5.归纳选文①—⑥段阐述的主要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隧道
列车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停在隧道里:第一节车厢已经钻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还没有进去。列车意外停车,乘客们都着急,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列车不在这儿停车,所以他好几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问道:“出什么事了?”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
“得停多长时间?”
“至少得四个钟头吧!”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
车厢对面有个电话亭。这位旅客下车给父亲挂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说,他父亲正在上班,并把父亲工作地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于是他又往父亲工作的地点挂了电话。
“是儿子吗?”父亲不知怎的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是我,爸!火车在这要停整整四个钟头。”
“真不凑巧!”父亲难过地说,“我正好还要干四个钟头才能下班。”
“你不能请个假吗?”
“不行呀,”父亲答道,“任务很紧,或许我能想个法子。”
旅客挂上电话,点上一根烟。这时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走了过来。
“再过两个钟头就发车。”他说。
“怎么,过两个钟头!”这位旅客叫了一声,“你刚才不是说要等四个钟头吗?”
“修道工说要4个钟头才能修好,现在他又说,只要两个钟头就够了。”列车员说完,转身又向隧道另一端走去。
旅客飞快地跑向电话亭。匆匆地按下号码:“爸,你听我说,是这么回事,不是四个钟头,我只有两个钟头了!”
“真糟糕!”父亲伤心地说,“好吧,我加把劲,也许一个钟头就能干完这点活儿。”
旅客挂上电话。这时列车员吹着口哨,从隧道里出来了:“这个修道工干劲真大!他说了,一个钟头就能修好。”
旅客急忙又打电话:“爸,我刚才说得不对!不是两个钟头,是一个钟头!”
“这可麻烦了!”父亲懊丧极了,“半个钟头我无论如何是干不完活的!”
旅客又挂上了电话,把烟头扔到地上,使劲地用脚踩灭。这时,列车员又从隧道里走了回来:“嘿,真是笑话!那边说半个钟头就修好了。”
“该死的修道工,不是在说胡话吧!”旅客喊叫着跑向电话亭,“爸呀,你十分钟内能过来吗?”
“可以,孩子!拼上老命我也要干完这点活!”
“哼,这个修道工真奇怪,先抱怨‘活太多,活太多’,可现在又说只要十分钟就可以修好了。”列车员又向旅客传达了最新消息。
“混蛋,他在搞什么鬼!”旅客嘟囔着骂了一句,又拨了电话,“爸,听我说,我们见不了面了。这儿一个混蛋先说停四个钟头,现在又说只停十分钟。”
“真是个混蛋,”父亲赞同地说,“甭着急,我马上就过来!”
“请大家快上车!”从隧道里传来列车员的声音。
“再见了,爸爸!”旅客话话筒最后叫了一声,“他们不让咱们见面!”
“等一等,孩子!”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我脱开身了,别挂电话!”
然而,这位旅客已跳上车厢,列车徐徐开动。
在火车驶出隧道的一刹那,他看到了出口处的一座巡道工的小屋,在小屋窗口后面,站着一位老人。他一边用帽子擦着满脸汗水,一边高兴地冲着话筒大声喊着:“ ”然而,车轮与铁轨撞击的轰鸣声淹没了他的声音……
(注)本文反映的是前苏联1980年代的生活。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次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我”停留的时间 | 四个钟头 | 两个钟头 | 一个钟头 | 半个小时 | 十分钟 |
父亲工作的时间 | 两个钟头 |
| 半个钟头 | 十分钟 |
|
2.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从描写的角度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作批注。
旅客又挂上了电话,把烟头扔到地上,使劲地用脚踩灭。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三番五次地修改完成任务的时间?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结合语境,补充文章中父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