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学生义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B.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无棣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

C.为应对雾霾天气,山东省环保部门日前首次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执法联合行动。

D.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 【解析】 A.“保护并了解”语序不当,应改为“了解并保护”; B. 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行列中”; D. “减少”不能用倍数,可改为“几乎减少了一半”;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把作风建设和反腐斗争引向深入。

B.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弄虚作假问题首当其冲

C.滨州秦皇河景区利用钢结构将断桥与河西岸的连廊相接,与河东岸的齐鲁长廊遥相呼应,可谓别具匠心

D.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具有很强的 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妖娆    风骚    旁骛    形消骨立

B.倒坍    阴晦    慨叹    断章取意

C.惘然    阔绰    脏物    根深蒂固

D.游弋    愕然    烦躁    腐草为萤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婷(pīn)    摇)      自惭形huì

B.养()    宽yǒu)   骗(kuāng)   强不舍(guō

C.刀()    笑(chī)    恣suī)     孜不倦(

D.养(quán)  取()     怒(chēn)    斯底里(xiē

 

查看答案

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童年,有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险事,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趣事,有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的幸事……无论是险事、趣事还是幸事,都让人回味无穷,受益终生。

那么,你的童年呢?也一定有值得分享的事吧。请以“童年          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完成下面小题。

石崖上的枣树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3.文中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