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谈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谈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古书上说:“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

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净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

(选自《读书与做人》)

(1)作者提倡“孝”,认为“孝”的核心内容是

(2)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为什么还流传着一些如“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

(3)第④段中两个“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一段在论证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独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极因素。

D.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1)父慈子孝。(或父母与孩子是对等关系。) (2)皇帝用愚孝治天下,是愚孝的根源。(或皇帝的“以孝治天下”是一种愚民政策。) (3)美好(好),命令; 运用对比论证,把合情合理的孝与愚孝进行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自己反对愚孝的结论。 (4)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本文在点明论题后,第二段摆明了作者对孝的观点,即:“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2)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找出原因即可。根据第③段内容“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分析,之所以有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孝道故事,实则是为了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字词的含义即可。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按照“方法+作用”的格式来分析。 “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意思是指有了能直言规劝的朋友,才能保持美好声誉。令:美好。“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意思是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令:命令。第二问:作者在这里引用古人之语,意在于通过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指出什么是真正的孝,什么是愚孝,从而证明自己反对愚孝的观点,即愚孝是不足取的。 (4)A.有误。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的浓厚程度,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 B.有误。应该是“从‘父慈子孝’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C.有误。“孝的概念淡化”并非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贪吃的大脑

①含有特殊营养的巧克力、有助于增记花力的面条、助眠的椒盐饼干……这些正在进行试验的调制食品,旨在通过食物影响大脑,改善某些状况。其实,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都受食物的影响,那食物又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大脑的呢?

②食物能对大脑造成影响,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至少有三十种。早期,人们并不认为食物会影响神经递质,因为大脑有一层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少数如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オ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③大约十年前、人们オ发现大脑制造神经递质的能力取决于在血液中循环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这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④安然入睡依靠的是一种叫血清基的神经递质。要产生血清基脑神经元需要色氨酸。那么,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促进睡眠吗?并不是。因为在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极低,对它来说,穿过血脑屏障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那如何解决呢?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用碳水化合物可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其他氨基酸,这样,更多的色氨酸便可以进入大脑。也就是说,想要安然入睡,吃几块果汁软糖或一把饼干会比喝上一杯牛奶更好。

⑤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还可缓解一般性疼痛。坦普尔大学曾对三十个长期颌部疼痛的患者曹进行过试验:在一个月时间里,规定他们分别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或其他日常食物,结果是,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的病人比吃其他日常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⑥卵磷脂的发现,让很多记忆力衰退患者找到了一线生机。1975年,沃尔特曼博士等人证明,吃一种叫胆碱的物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阻碍乙酰胆碱的药物似乎损害人的记忆力,而模拟乙酰胆碱的药物明显地有增强记忆カ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人体与动物体中胆碱的天然源泉--卿磷脂。卵磷脂可使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增加得更多。増加卵磷脂有助于増强记忆カ吗?一名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在试验期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每天服25克纯卵磷脂,结果表明,他们的记忆力略有好转。一般情况,每天得服用20克纯卵磷脂,オ会对加强记忆力有效。

⑦年龄在所有关于营养素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脑在出生前后是最敏感的。婴儿在出生前5个月至出生后18个月期间,脑神经元以最快的速度分裂、生长。在此期间,给母亲与婴儿以含足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婴儿大脑的发育会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婴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或在母亲怀孕后期营养不足情况下所生的孩子,即使后来喂养得很好,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一直到出生后18个月都有充足蛋白质的孩子,即使某一时期营养不足,在重新获得营养后,也会迅速恢复健康。

⑧人老之后,有很多脑神经元会死亡,又没有新的代替,就会变得健忘和呆滞。沃尔特曼设想配制一种老年人服用的食品,用它来阻止这种衰老过程,并且尽可能地提升留下的神经元的“工作”效率。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有些食物能对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产生一定影响。

B. 血脑屏障作为人大脑中的一层保护屏障,可以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大脑。

C. 食物影响大脑是因为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后会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

D. 胆碱和卵磷脂都可以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卵磷脂的效果更好。

E.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对大脑是否会产生影响,这取决于人的年龄大小。

2.文中第⑤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4.如果你身边有失眠、记忆力衰退或怀孕的人,依据文章内容,你会分别给他们怎样的建议?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致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望婴儿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选自《苏轼文集卷十》)

(二)夫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闵闵:勉,勉力。②信:shēn同“伸”,舒展开。③艺:技艺,才能。④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旧时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而后仕        仕:做官 B.博观而约取  约:简要,简明

C.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营:经营 D.敦厉风俗    敦厉:劝勉,勉励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信于久屈之中                  吾告子止于此矣

B.平居所以自养而不致轻用        欲暖而惰裁衣也

C.如望婴儿之长也                涉百家之书

D.以待其成者                    其真不知马也

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2)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4.两文都阐述了一些治学致成的道理方法。请根据两则文言文材料,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破阵子》)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知否?知否?____________   。   (李清照《如梦令》)

(5)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7)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8)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9)孔子认为“恕”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写道“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不禁让人想到理想的实现需要执著追求,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高歌的那样“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立德中学开展“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够具体,分类回收的拉圾桶也不统一,“混装”“混运”现象严重,导致终端处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垃圾终端处理多为就近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严重污楽土地及水源。

(材料二)下图是初三(8)班同学绘制的“生活拉圾分类处理流程图”。

(材料三)许多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复原法》《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日本在各个学段均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每年都会组织小学阶段的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英国每个家庭都有三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环卫部门的垃圾车也相应分成三种颜色,回收垃圾时三辆车同时工作。

(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我国目前垃扱处理方式带来的弊端。

(2)请介绍材料二中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3)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谈谈国外在垃圾处理方面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