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

根据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喜悦 后院,梨花初开,空气中浓郁的甜,浸染儿时的喜悦。 六岁那年,花开正盛。 我在后院玩耍。奶奶把我抱上秋千,轻轻推着,背后传来轻柔的歌声。我大喊:“再高一点”。“坐稳,别摔着。”奶奶的双眸这样说。奶奶咯咯笑着,稳稳一推,风吹过耳畔,冲上天空。我的鼻尖仿佛要触到梨树的花叶,心跳骤然加快,“飞翔”的喜悦溢满心房。 阳光微斜,我分明看到了,爱像花瓣一样,纷纷飘向空中。飞荡的秋千,承载着满满喜悦。 七岁那年,花瓣纷飞。 我从井中抽水。冰凉的,沁人心脾的井水飞奔进池中。满院的梨花飘香,我捧起水,泼向邻家姐姐。水花在阳光下好似断线的珠子,散落进她的长发。姐姐折了枝花用水冲洗,水珠淋在我脸上,痒痒的。我们便再不拘束,互相泼水。额顶流下水珠,我偷偷望着她泛光的长发和明晃晃的胳膊,嗅着夏天的香气,笑得前仰后合。“泼洒”的喜悦温暖着我的心房。 蝉声四起,我闭上眼,水胡乱泼洒在俩人身上,嬉笑声不断。肆无忌惮地泼水,是喧闹童年不可或缺的喜悦。 八岁那年,果香四溢。 我坐在石阶上。梨花已谢,枝头挂满梨。我翘着腿,盘算着摘梨。这时爸爸高大的影子遮住梨枝,他叫我用衣服兜着梨回家去,我偏要自己摘。爸爸便蹲下来轻轻地抱起我,我伸长胳膊尽力去够最高的,小脸涨得通红,猛得一拽,心满意足地捧下梨。我让爸爸狠狠地咬一大口,爸爸开怀大笑,那灿烂的笑容,比阳光更甚。我咬着摘下的果实,甜丝丝的汁水迸将出来,细细品味,唇齿溢满梨香。“得意”的喜悦撞击心房。 我抬起头,阳光透过梨树的间隙停落我肩头。手指触碰圆润果实的喜悦深深地印在心里。 那年花开,那天真无邪的童年一直有喜悦相伴。如今那院里的风景虽已不再,但那人、那事,那情却渲染了时光。 那年花开,喜悦绽放。 【解析】 本次写作训练的题目是“喜悦”为话题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真实经历,选取二到三件事,写出自己的快乐。本次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具体的选材示范,比如元宵节央视举办的猜灯谜大会,一家人猜灯谜的趣事;比如语文课堂上常识知识错误引发的囧事;再比如去饭店吃饭时,与众不同的饭店名称及含义等等。也可以借鉴一下思路:先写小时候看到的想不明白的事,问大人,大人也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告诉你,然后你慢慢的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自己在生活中,在课堂里,在书本上慢慢明白一些事,懂的一些事,找到了以前所不明白事,这些明白的过程就是成长中喜悦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写不同年龄段看世界的眼光和想法来反映成长这一主题。关键在于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提取相关的写作素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     的语言特点。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3)用“_______”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     ,其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四位恩师

季羡林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十分复杂,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

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遇,就是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我不一定都听过他们的课,但是,只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教导。我在清华大学时,读过陈寅恪先生所有发表的著作,旁听过他的“佛经翻译文学”,从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当了一年教员之后,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机遇,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入学第二个学期,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调到哥廷根大学任印度学讲座教授。当在教务处前看到他开基础梵文的通告时,我喜极欲狂。难道这不是天赐的机遇吗?最初两个学期,选修梵文的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然而教授仍然照教不误,而且备课充分,讲解细致。几乎是我一个学生垄断课堂,受益之大,自可想见。二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被征从军。已经退休的原印度讲座教授西克,虽已年逾八旬,毅然又走上讲台,教的依然是我一个中国学生。西克先生不久就告诉我,他要把平生的绝招全传授给我,包括他费了20时间才解读了的吐火罗文,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他是世界最高权威。我非天才,六七种外语早已塞满了我那渺小的脑袋瓜,我不想再塞进吐火罗文。然而像我的祖父一般的西克先生,告诉我的是他的决定,一点征求意见的意思都没有。我惟一能走的道路就是:敬谨遵命。回忆起来,冬天大雪之后,在研究所上过课,天已近黄昏,积雪白皑皑地拥满十里长街。雪厚路滑,天空阴暗,路上阒静无人,我搀扶着老爷子,一步高一步低,送他到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他为了学术,不惜衰朽残年,不顾自己的健康,想把衣钵传给我这个异国青年。此时我心中思绪翻腾,感激与温暖并在,担心与爱怜奔涌。我真不知道是置身何地了。

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差强人意:__________

(2)如坐春风:__________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1)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2)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我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原因到结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能不能删除,说明原因。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各题。

窗前的树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飞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一一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一一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一一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5)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