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影响着每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交流互动更加的丰富多样;大家对生活、对工作、对学习的认识和追求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你都有哪些真切的经历与体验,又有什么思考与感悟,请选取感触最深的方面,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

 

感悟时代变迁 我再次翻开了《新源监狱志》,不仅被一代又一代监狱人为崇高的事业奋斗的一幅幅画面所吸引,联想起一幕幕凝结的记忆,油然产生了对老一辈创业者们的敬佩之情。当年,正是他们的坚忍不拔、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才换来监狱事业今天的辉煌,人民的幸福与安宁。这种感受是真切而现实的,这些被装订保存的文字和图片,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或许你见证过,或许你亲历过,或许身处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无法理解那个年代的甘与苦,或许老一辈创业者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比拟的。是啊!对于生活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经历的人来说,对待生活的感悟、幸福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就拿监狱民警的经历来说吧,对于出生于战争年代,生活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时期,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老一辈创业者们来说,感到如今的生活充满阳光;对于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经历过轰轰烈烈时代的监狱第二代来说,对如今稳定富足的生活认为是一种满足;而对于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监狱第三代来说,对于监狱民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敬佩之余,则期许监狱事业能早日迎来更加美好时代。如今的90后、甚至零零后,可谓是监狱事业的后来者,他们是青春激扬、充满蓬勃朝气的一代。从他们身上我又找回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那时的我们精力充沛,干起工作来总有使不完的劲,虽苦犹荣,累,并快乐着,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是啊!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文革时期,经历过十年动乱、64风波、89学潮的特殊年代,又经历并感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土生土长的监狱第二代来说,从儿时起就受父辈们的耳濡目染,并经历了新疆监狱从艰苦创业到发展壮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到现代化的加工产业,从粗放式管理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亲身感受到了监狱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长壮大的过程,并决心为监狱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有句名言说得好,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唯有不满,才有追求;唯有不断地追求,才能不断地进步。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不同时代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生活道路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走出不同的路。生活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它是充满矛盾的,动荡不定的。拉普顿说“生活如同在沙漠上跋涉,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需要胆略、镇定和魄力,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迎难而上;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历史是面镜子,铭刻着过去,照着现在,更展示着未来。 【解析】 对于这个题目,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很接地气,源于生活。如果要写好作文,就要靠我们的同学平时关注生活,对生活有深入的思考。题干“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你都有哪些真切的经历与体验,又有什么思考与感悟”一句,让同学们感觉比较亲切,不会有生疏感,至于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就看学生对生活认知的深度了。文体上比较宽泛,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都可以,写生活的变化,可选取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切入进去,不要面面俱到。如从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人与人的相处等角度切入,谈今天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主题。总之,一定要把变化写出来,把真切的经历与感悟写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作品阅读。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

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

岑嵘

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

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

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

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⑧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浑浊的光线中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是由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

B.“头脑风暴”一词是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C.头脑风暴的效用恐怕很有限是个别研究者的看法。

D.研究者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且无效的方式。

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用疑问句作标题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第①段写作者身边发生的“头脑风暴”,提出了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的中心论点。

C.第⑥段举《红楼梦》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的例子,论证了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是:即便把事办砸了,但因为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

D.第⑧段举“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的例子,论证了独自思考比一大群人在一起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更好。

3.在作者看来,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有哪些?仔细阅读⑤⑥段,概括作答。

 

查看答案

    (晋悼公)五年,无终子嘉父 使孟乐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和 诸戎。公曰:“戎、狄 无亲而好得,不若伐之。”魏绛曰:“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安用之?且夫戎、狄荐处,贵货而易土。予之货而获其土,其利一也;边鄙耕农不儆,其利二也;戎、狄事晋,四邻莫不震动,其利三也。君其图之!”公说,故使魏绛抚诸戎,于是乎遂伯。

(左丘明《国语·晋语》)

(注释)①嘉父:无终子国国君。②魏庄子:即后文魏绛,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③和:和好。④戎、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西边叫戎,北边叫狄。⑤抚:安抚。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若之/竹取道

B.师于戎/其筋骨

C.兽而失人也/所识穷乏者我与

D.使魏绛抚诸戎/必能使行阵和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劳 师 于 戎 而 失 诸 华 虽 有 功 犹 得 兽 而 失 人 也

3.写出下列句子的正常语序。

劳师于戎,而失诸华。

 

查看答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______

(2)佳木而繁阴______

(3)宴之乐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端午节是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

(1)根据材料,给“端午节”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宣传。

包粽子  赛龙舟  敲锣打鼓   念故人  庆佳节 万户千家

上联: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