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拂摸着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拂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卖弄______  ②应和______

 

(1)①“拂” “抚” ②“缭” “嘹” (2)①mài nong ②yìng hè 【解析】 (1)本题考查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抚摸”,指用手轻轻地揉法按着,来回移动;“拂”,意思是轻轻擦过;故“像母亲的手拂摸着你”中应该用“抚摸”。“嘹亮”,(声音)清晰响亮;“缭”,绕,缠绕;故“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中应用“嘹亮”。 (2)本题考查字音。“卖弄”,注意:mài nòng用于口语,正确音节为:mài nong,“弄”读轻声。“和”有六种读音 hé/hè/huó/huò/hú/huo,“应和”读“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字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的壮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爱迪生让助手测量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一会儿用标尺测量各项数据,一会儿又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计算,几个小时都没有结果。爱迪生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最好路径往往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題,不少于600字。文章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学校准备开展以“身边的植物与其古诗文中的文学形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你班两个学习小组各拟写一个探究项目。

2.学习过程中,大家需你指导探究过程(使每组成员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于是,你便说了下列一段150多字的话,请写下你说的话。

3.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跳水

艾青

从十米高台,

陶醉于下面的湛蓝。

在跳板和水面之间,

描绘出一条从容的曲线。

让青春去激起,

一片雪白的赞叹!

A.《跳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诗,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B.“在跳板和水面之间/描绘出一条从容的曲线”,形象地描绘了跳水健儿跳水动作的流畅优美。

C.“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说的是跳水健儿用青春的热血激起了跳水池中冲天的浪花。

D.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为什么要读经典?

(1)为什么要如此热衷于“经典阅读”?“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2)每个国家都有几部经典,可以说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就文学经典而言,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等等,都是进入国民基础教育,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为他们民族年轻一代的精神的“底子”的。具体到我们中国,我曾提出这样的设想,要在中学(或者大学)开设四门基本经典的选修课:《论语》、《庄子》选读,唐诗选读,《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读。——当然,究竟哪些是我们民族“精神源泉的经典”,该在中学(大学)开设什么基本经典选读课,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这样的经典阅读,实在是民族精神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3)而且,在当下在青少年中提倡经典阅读,还有某种迫切性。青少年时期,读不读书,读什么书,都不是小问题。现在我们这两方面都出了问题。

(4)首先是不读书: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除了课本和应考复习资料以外,没有时间、精力,也无兴趣读其他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书,老师、家长也不允许读;另一方面,如果有一点课余时间也耗在影视和网络阅读上。——我并不反对影视和网络阅读,并且认为影视和网络确实提供了阅读的新的可能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而且其明显的愉悦性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其局限也是明显的:有可能削减,以至取消了深度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因此如果以影视、网络阅读代替经典文本阅读,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5)这里还有一个读什么书的问题。像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大口地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今天的“快餐式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当下中国读书市场上这样的“新袋子”、“红纸”包装,实在是太多了,没有经验的青少年特别容易上当,但吃下去的却是“烂肉”、“酸酒”,仰赖这样的“快餐”长大,是可能成为畸形人的。我们要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经典阅读”正是这样的导向: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6)近年来,在和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交谈中,还经常讨论到一个或许是更为根本的问题,就是“价值理想重建,信仰重建”的问题。很多青少年都为自己信仰的缺失,生活失去目标,人生动力不足而感到困惑。我总是给他们提出两条建议。一是信仰、价值理想,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而是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这就要趁年轻,在校学习时间充分,精神集中,大量读书,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以吸取最广泛的精神资源,吸收得愈多愈广,精神底气愈足,就愈能在独立的选择、消化、融会、创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另一方面,信仰、理想又不是在书斋里苦思冥想所能构建起来的,这就必须有社会实践;因此,我建议他们,在校期间,在以主要精力读书的同时,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7)我的这两点建议,对讨论经典阅读,也是有意义的。它强调: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经典的选择与阅读,必须有开阔的视野,不仅要读古代经典,还要读现代经典,不仅要读中国经典,而且要读外国经典,不仅要读西方经典,还要读东方国家的经典,不仅要读文学经典,还要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经典,等等,绝不能将任何一个经典绝对化,神圣化,吊死在一棵树上;而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还要阅读生活这部“大书”,关心、参与现实生活的创造,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集中到一点,就是不要为读经典而读经典,目的是要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我们是为了“立人”而阅读经典。

1.作者在(4)--(6)段中,提出了青少年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2.阅读第(5)段,说说今天的“快餐式阅读”有何害处?

3.阅读文章第(7)段,请简要概括阅读经典的方法。

4.为什么要读经典?请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条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释)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