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例文: 捕捉幸福 生活的细节中,有点滴的幸福。 ——题记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妈妈一声声的呼喊,我迅速奔向餐桌。“哇,是爆炒虾尾!”我惊叹道,“是啊,看你们最近学习这么辛苦,给你们补点革命营养,再说,上次听你叫唤着想吃虾尾,就买来给你们炒点儿。”听着妈妈娓娓道来,我不禁想起来上个周日。 我从外面回来,在家门口看到一张餐厅的宣传单,我拿起它,被上面各种各样的美食所吸引,尤其是那道爆炒虾尾。看那红艳诱人的颜色,看那浓稠的汤汁,再看那上面星星点点的芝麻。哦!真让人受不了!我边看边吞咽着口水,幻想着我可以吃到这么一盘美味的虾尾,简直太幸福了。我兴高采烈地跑向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妈,你看!”我把宣传单递给妈妈,妈妈转过头草草的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转过头去忙活自己的去了,我看了看妈妈的表情,心里有点儿失落,低着头走出厨房,顺手把手里的宣传单扔到了门口的垃圾桶里,再也没有跟妈妈提过这回事。 没想到,今天晚饭会有这道菜。“看你,看到个宣传单把你馋的。”说着,妈妈便从口袋里拿出那张早已被我扔掉的宣传单,指着上面的图片问我“看,像不像?”我的心头如狂风袭过,原来,我扔掉的那张纸又被妈妈捡回来了。看着妈妈炒的虾尾,虽然没有我在广告上看到的那么华丽,但在我看来,那是世上少有的美味!我怀着感动的心情坐在餐桌边,开始狼吞虎咽。妈妈笑着,摸着我的头“馋嘴猫,慢点儿。”一边说,一边从盘子里拿出一只虾帮我剥了起来。我看着妈妈手里的动作,心里有一股热流涌动,我深知——那就是幸福! 晚饭过后,我帮妈妈收拾那油腻腻的碗筷,放进那我从来不曾碰过的盛满冷水的洗碗池中,心里不禁泛起圈圈涟漪。从那刻起,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因为我深知妈妈一天天辛勤劳作,为的都是我和姐姐可以吃上那可口的饭菜。她每天白天要上班工作,晚上还要为我们做饭,为我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真的很辛苦。看到妈妈那双僵硬的手,便想起妈妈每天将手伸进冰冷的水中洗衣做饭;看到妈妈渐渐弯下的脊背,就想起妈妈每天弯下腰做家务;看到妈妈额头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便想起她为我们担忧时而皱起的眉头;看到妈妈的愁容,我好像也能体会到她那有苦说不出的感受;我的心五味杂陈不知道是啥滋味! 我躺在床上,口中甚至还能回味到妈妈那道爆炒虾尾的香味,咂咂嘴“嗯………”迷迷糊糊中,我想“这就是幸福吧……我捕捉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前面导语性提示语句要细看。歌手蔡琴的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此句中的“善于”一词要关注,怎么才叫“善于”捕捉幸福呢?就是要学会观察、思考,于平凡之处发现“幸福”,于别人容易忽略之处发现“幸福”。第二句话是通过具体的举例来证明自己是如何善于捕捉幸福的。列举了“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和“花儿开放”两件事,这两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细小,平凡,容易被忽略。既照应前面的“善于”一词,又指明了写作方向。当然,第三句话中的“用心”一词也很重要,要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认真思考所写的事件。其次,思路。要琢磨题目中的“捕捉”一词。“捕捉”虽然包含“发现”的意思,但同时也包含着“动作迅速”“时间短促”之意,想要把瞬间的“幸福”写成一篇作文并且写好,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写作重心,就是要求小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或放慢事件进程,或放大事件细节,并同时融入个人的感受。 本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用小标题或分镜头的形式写几件事。只要扣题并且以细节描写为重心就好。第三,推荐素材。素材一: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林肯。②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白白浪费。——罗佐夫。素材点拨:这类素材,通过名人名言来理解“幸福”的内涵,扩大写作思维和写作内容。幸福很多时候,是一种个人体验与感受,因此,感觉幸福与否,个人心态很重要。此外,幸福不仅仅局限在个人的小情感上,还可以体现在集体或民族的大情怀上。帮助他人是幸福,履行职责是幸福,与人分享是幸福,为国贡献更是幸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你是我一生的陪伴

刘墉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

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

“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

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

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小路走上去,停在一个红色花岗石的坟前。碑上空空的,一个字也没有。四周的小柏树,像是新种的。

“瞧!坟做好了。”父亲笑着,“爸爸自己设计的,免得突然死了,你不但伤心,还得忙着买地、做坟,被人敲竹杠。”

她又一甩头,走开了。山上的风大,吹得眼睛酸。父亲掏手帕给她:“你看看嘛!这门开在右边,主子孙的财运,爸爸将来保佑你发财。”

她又出了国,陪着丈夫修博士。父亲在她预产期的前一个月赶到,送她进医院,坐在产房门口守着。进家门,闻到一股香味,不会做饭的父亲,居然下厨炖了鸡汤。父亲的手艺愈来愈好了,常抱着食谱看。有时候下班回家,打开中文报,看见几个大洞,八成都是食谱文章被剪掉。

有一天,她丈夫生了气,狠狠把报摔在地上。厨房里刀铲的声音,一下子变轻了。父亲晚餐没吃几口,倒是看小孙子吃得多,又笑了起来。小孙子上幼儿园之后,父亲就寂寞了。

下班进门,常见一屋子的黑,只有那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亮着,前面一个黑糊糊的影子在打瞌睡。

心脏不好,父亲的行动愈来愈慢了:慢慢地走,慢慢地说,慢慢地吃。只是每次她送孩子出去学琴,父亲都要跟着,坐在钢琴旁的椅子上笑着,盯着孙子弹琴,再垂下头,发出鼾声。

有一天,经过附近的教堂。A父亲的眼睛突然一亮:“哎!那不是坟地吗?埋这儿多好!”“您忘啦?台北的寿墓都造好了。”“台北?太远了!”

拗不过老人,她去教堂打听,说必须是“教友”,才能买地。

星期天早上,父亲不见了,近中午才回来。

“我比手画脚,听不懂英文,可是拜上帝,他们也不能拦着吧!”父亲得意地说。她只好陪着去。看没牙的父亲,装作唱圣歌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

一年之后,她办了登记,父亲拿着那张纸,一拐一拐地到坟堆里数:“有了,就睡这儿!”又用手杖敲敲旁边的墓碑:“Hello!以后多照顾了!”

丈夫拿到学位,进了美商公司,调到北京,她不得不跟去。

“到北京,好!先买块寿地,死了,说中文总比跟洋人比手画脚好。”父亲居然比她还兴奋。

“什么叫寿地?”小孙子问。“就是人死了埋的地方。”女婿说,“爸爸已经有两块寿地了,还不知足,要第三块。”当场,两口子就吵了一架。

 

“爸爸为自己买,你说什么话?他还不是为了陪我们?”“陪你,不是陪我!”丈夫背过身,“将来死了,切成三块,台北、旧金山、北京,各埋一块!”

 

父亲没说话,耳朵本来不好,装作没听见,走开了。

搬家公司来装货柜的那天夜里,父亲病发,进了急诊室,一手拉着她,一手拉着孙子。

从母亲离家,就不曾哭过的父亲,居然落下了老泪:“我舍不得!舍不得!”B父亲的眼睛突然一亮,“死了之后,烧成灰,哪里也别埋,撒到海里!听话!”说完,父亲就去了。抱着骨灰,她哭了一天一夜,也想了许多。想到台北郊外的山头,也想到教堂后面的坟地。如果照父亲说的,撒到海里,她还能到哪里去找父亲?

“老头子糊涂了,临死说的话不算数。就近,埋在教堂后面算了。”丈夫说,“人死了,知道什么?”她又哭了,觉得好孤独。

她还是租了条船,出海,把骨灰一把一把抓起,放在水中,看它们一点一点从指间流失,如同她流失的岁月与青春。

在北京待了两年,她到香港;隔三年,又转去新加坡。在新加坡,她离了婚,带着孩子回到台北。

无论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或台北,每次她心情不好,都开车到海边,一个人走到海滩,赤着脚,让浪花一波波淹过她的足踝。

(有删改)

(1)文章题目“你是我一生的陪伴”有什么含义?

(2)为什么父亲买了多块墓地、临终又叮嘱女儿“哪里也别埋,撒到海里”?

(3)品读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4)文中A.B两处都出现了“父亲的眼睛突然一亮”这句话,请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所表现出的父亲的不同心理。

(5)文章结尾有甲乙两种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甲)“爸爸,谢谢你!我可以感觉到你的抚摸,你的拥抱,谢谢你!我会坚强地活下去。”她对着大海轻轻地说。她四海漂泊几十年,总有父亲的陪伴;不论生与死,父亲总是在她身边。

(乙)走过那么多路,脚上留下许多伤疤,再也找不到少女时的娇嫩。但是四海漂泊几十年,不论年轻或年老,也无论生与死,她觉得慈爱的父亲,总在自己的身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骚扰电话

①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亲一人仍孤零零地呆在旧房里。

②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

③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

④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无聊,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他。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

⑤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我备好钱正准备下楼买酱油,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置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欲出门,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蹒跚,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

⑥母亲一见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啰嗦,只好闷在心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

⑦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怔怔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

(选自《智慧背囊》第二辑)

1.第①段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词是                               

2.第③段中与第②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           

3.第⑦段中“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怔怔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写到“我”和“母亲”都流泪了。

“我”流泪是因为           

“母亲”流泪是因为         

4.文章末尾“我”和母亲都未说一句话,却让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请就你的理解来分析。

5.《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情的,它们告诉了我们怎样共同的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 下列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对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    亩。之中(田地)

B.人恒。    过(错误)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了解、明白)

D.出则无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饿其体肤

B.空乏其身

C.动心

D.则无法家拂士

(3)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连用六个事例,有力地证明:在古代社会,出身低微不影响个人成就大业。

B.作者认为凡担大任者,必从人的意志、身体、行为等方面经受磨难。

C.孟子从个人事例推理到统治者治国,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D.选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来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屠惧,投以骨____

(2)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一位诗人用悲愤的语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邻翁素有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注释)①邑:县。②茸生:细毛丛生。③汝:你。④素:向来。⑤雅量:度量宽宏。⑥征:表露,表现。⑦诡:欺骗。⑧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⑨卒:终于,到底,最后。⑩因:于是,就。良已:完全痊愈。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_____________   ②吾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

③人不其忧        堪:____________    ④三军可帅也   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不学则殆 B.时习之

C.人不知不愠 D.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3.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两处)

汝 病 乃 天 罚 须 得 失 者 骂 毛 乃 可 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乙)文中居民某或邻翁这样的人,你将会怎样劝诫他?请选择其中一人用自己的话来劝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