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
B.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李老师和谭老师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需要把有 的构思摆在制造业的核心位置。
(2)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词是朗读的基本功, 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孩子的基本功才能算打扎实了。
(3)家庭教育专业化 ,在政府主导下,开设父母学校应迅速提到议事日程上。
A. 创设 只要 迫不及待 B. 创意 只有 迫在眉睫
C. 创意 只要 迫在眉睫 D. 创设 只有 迫不及待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束缚 告诫 不知所措 人情世故
B.震撼 喧哗 草长莺飞 剪烛西窗
C.枯躁 蛮横 周而复始 垂珠帘珑
D.帷幕 迁徙 窈窕淑女 不解之谜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怅惘(wǎng) 皎洁(jiǎo) 雾霭(ǎi) 戛然而止(jiá)
B.龟裂(jūn) 楔形(xīe) 拙劣(zhuō) 销声匿迹(nì)
C.狩猎(shǒu) 磅礴(páng) 憎恶(zēng) 佁然不动(yǐ)
D.两栖(qī) 追溯(shù) 缄默(jiān) 黄发垂髫(tiáo)
按要求作文
正值青春年少的你,虽身处现在,其实未来已然到来。因为你一直心怀梦想,并且一直在积淀知识、经验,你正悄悄打开未来之门。也许你喜欢手工制作,造个铁皮鼓做个木头人,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匠人;也许喜爱昆虫,平时乐于观察、研究,说不定你就是中国的“法布尔”;也许你闲时读书习字,浸染中华传统文化,希望未来能将之传承发扬;也许你读书习字之余,探寻数学奇幻之美,希望未来能有新视野新发现……
请以“我正开启未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五月的桑葚
周华诚
①当你觉得自己重新是一个孩子了,或者居然是一只鸭子了,桑葚才会对你格外照顾。距离你天真无邪的目光二十厘米外,一颗红得发紫,甜到忧伤的桑葚,就会从枝叶间巧妙浮现。
②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
③红到发紫的桑葚一碰就落。瓜熟,蒂落。红色的桑葚有着吸引人的本事,但事实上它并未完成成熟,酸极。紫黑的桑葚则会馈赠给你甜美。即便落到地面,也要毫不犹豫地拾起来,吹一口风,趁机塞入口中。
④这是对桑葚的尊重。
⑤在我们乡下,用嘴吹一吹,是一种比梧桐树还高的礼节。孩子跑着摔了,爬起,母亲对着他的膝盖吹一吹,一吹,就好了。风沙迷了眼,睁不开,恋人对着他的眼睛吹一吹。一吹,就好了。夜里走路,被突然出没的野兔吓着,老人对着他的额头吹一吹。一吹,就好了。
⑥现在,对着一颗落地又捡起来的桑葚吹一吹。一吹,也就好了。
⑦桑叶给蚕吃。蚕结了茧,茧变成丝,丝织成衣;衣穿在身。所以人穿衣,就等于是穿着桑叶。桑葚是蚕节省下来,留给儿童的礼物。我吃叶子,你吃果实。桑葚在乡下,不过是孩子们的小零嘴,不是什么需要特别郑重的东西。桑田有主,桑葚却是谁家小孩都可以随意去吃。它算不上“水果”。甚至都算不上什么“果”。但是这样反而使桑葚真正成其为桑葚——吃也可,不吃也可,捕也可,不摘也可,落也可,不落也可。
⑧五月底的桑甚与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一起成熟。不同地方的桃子、李子、扬梅、枇杷、杏子,熟得有早有晚:桃花溪南边的先熟,大山垅的还没有熟;大山垅的熟了,黄村张的还没有热;黄村张的熟了,三亩畈的还没有熟。于是,来自村庄四面八方的孩子,总是会在教室里交流他们一路采集到的果实。于是,孩子们对这个村庄四面八方的果树都了然于胸。
⑨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
⑩桑葚有一枝柄。海棠、樱桃也有柄。枇杷也有柄、枇杷柄毛茸茸,不能吃。桑葚柄可吃。有一年五月廿四日,我在苏州采桑葚。一群中年人模拟儿童呼啦一声钻进桑林。钻进桑林之前,一人发了一个空的饭盒(透明塑料饭盒)。钻出桑林的时候,每个人的饭盒都是满满的。我手上,依旧是一个空饭盒。别人很惊讶:你怎不摘?
⑪我摘的呀。摘一颗;就塞一颗入口中,十分快活。岂是饭盒可比!
⑫又,听我说到;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一并入四中大嚼,甚美。众皆无法想象。我又说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一粒红色酸果,味道也甚号。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两粒红色酸果,味道也不错。
⑬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桑葚紫色汁液落到衣服上,洗不掉。那田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倒有些遗憾。桑,即故乡也。
1.第①段两个加点的短语各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桑葚的?品评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妙处。
2.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的角,赏析下面的句子。
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
3.找出文中与第⑦段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
4.第⑬段划线句“那天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这本事好事,作者为什么说“倒有些遗憾”?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