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或:有时。②造:往,到。③晏:安然。④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____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便还家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

(3)性______

(4)造饮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发现桃林——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再寻桃源的故事。

B.乙文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了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C.甲文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D.甲文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世外桃源等。

5.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好读书,不求甚解”批评了五柳先生的不良读书习惯。

C.“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的性格特征。

D.“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6.阅读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

7.“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陶渊明描写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

 

1.东晋 2. (1)“要”通“邀”,邀请 (2)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特别喜爱(喜好) (4)就 3.(1)竟然不知道有一个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4.D 5.B 6.读书、喝酒、写文章 7.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性,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陶渊明,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通“邀”,邀请。 (2)大意: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大意:他生性喜爱喝酒。嗜:特别喜爱(喜好)。 (4)大意: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3.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短褐,粗布短衣。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故选D。 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好读书,不求甚解”指陶渊明喜欢读书,但不拘泥于对字句的解释,而重在感悟。故选B。 6.这道题考查提炼概括能力。通读译文,根据“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即可提炼概括出答案:读书、喝酒、写文章。 7.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桃花源记》一文从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安宁,人们的幸福生活,民风的淳朴等方面给我们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这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性,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雨 晴

王驾(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情景交融,请结合前两句具体赏析。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查看答案

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展现汉字魅力,育英中学准备举行学生书法比赛。在比赛筹备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学校准备于6月8日下午三时在大阶梯教室举行书法比赛,并拟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王老师担任评委。下面是某同学与书法比赛筹备组的名义拟写的一份邀请函,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为表示尊重,邀请函在正文前应添加称谓,并使用敬语:_________________

邀请函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得体,应删去,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邀请函格式错误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比赛现场要挂一副对联,小明同学拟写了下联,请你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堂堂正正做人。

(3)下面是王老师担任评委后整理的关于比赛现场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统计表,请你据此写出所获得的主要信息,并简要评价这个统计表的作用。

错误握笔姿势

人次

比例(%)

手腕扭曲

16

7.69

手指抓抱笔杆

22

10.37

手指曲卷掌心

127

59.70

执笔太竖

12

5.69

执笔太低

87

40.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C.傅雷、傅聪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艺术上的知音。

D.傅聪去英国留学期间,傅雷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指导。

(2)读过《傅雷家书》后,你觉得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凄神寒骨,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萋萋,________。(《诗经·蒹葭》)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勉励友人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用精妙的描写表现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现了一位环保主义者的深切思考。

B.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贯穿着充沛的反封建热情,“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形象,巧妙的艺术构思,揭示了深刻地社会问题,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留学英国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内容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读来如听长着交心,语重心长,请辞恳切。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