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请从“歌声 思念 毕业 灿烂 憧憬”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请从“歌声  思念  毕业  灿烂  憧憬”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示例:思念像一根琴弦被拨动,熟悉的歌声在耳边萦绕,灿烂的笑脸在眼前晃动,还记得毕业那年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选词造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选取较熟悉的词,确定一个中心,根据具体要求,展开联想,设置情景作答。作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如选不少于三个的词语,必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句子通顺。比如选择“毕业、歌声、憧憬”三个词语,可以拟写一段关于毕业生畅想未来的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词中所用写作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狗,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C.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生动的刻画出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

D.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2.下列对文章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以冯唐自比,期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C.词的上阕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下阕抒写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

D.该词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以及抵御外族侵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清新雅致的风格,具有一种婉约之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用者。

C.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舱。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4.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开头以雕刻原料的简陋与雕刻内容的丰富相对比,结尾也有类似的对比。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以空间为顺序展开说明,先整体后局部。

C.本文细节介绍格外传神,如“珠可历历数也”等足见雕刻水平的高超。

D.全文着力突出苏东坡虽遭遇贬谪,仍然保持豁达的胸怀,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   )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选文中有四处(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这句话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⑨段(  )处 B.⑤段(  )处 C.③处段(  )处 D.⑧段(   )处

2.对选文中“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时不要追求全面彻底明白透彻。

B.读书时应该要有虚心的态度。

C.读书时不要死抠一字一句咬文嚼字。

D.读书时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行文自然流畅。

B.第③段主要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C.第⑥段主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 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 理由”这一观点。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犀利,准确畅达 B.自然亲切,语气平和

C.含蓄工整,晦涩难懂 D.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