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溪行(沿着) B.缤纷(花)

C.桑竹之(类) D.便还家(要求)

2.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 B.忘路远近

C.具答 D.,欣然规往

3.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①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②③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1.D 2.B 3.C 4.(1)渔人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A.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缘:沿着; B.地上的落花繁多;英:花; C.桑树竹林之类;属:类; D.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选项错误; 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之:代词,代指这种情况; B.忘记了路程多远;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词,他们; D.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之:代词,代指消息;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选项错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 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1)渔人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异:对……感到惊异;穷:尽。 (2)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为:对,向;叹惋:感叹。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虚构了一个单纯美好的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对选文的说明对象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物候现象 B.物候现象的差异

C.大自然的语言 D.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2.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纬度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B.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都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四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D.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言表现得体的一项是(    )

A.李方发短信约见老同学:“胖子,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B.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C.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D.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礼数是十分讲究的,稍有僭越就会有杀身之祸。

B.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小李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C.我们中国有句农谚:“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掌握了两个世纪霸权的英国海军,在印度洋上销声匿迹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