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我问,师傅,多少钱? 他说:“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他老婆闻迅而来,纠正道:“5块。”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 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我带着旧的充电器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 ,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 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刹车零件。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块的。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

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我不想在就近的修车店处理,就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搞得我汗流浃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等我洗完澡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 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

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的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摘自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我”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修车大叔的三件事。

2.请概括“我”帮助大叔的原因。

3.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进行品析。

(1)我说4块4块!你每次这样!(品析句中加点的词,从中可以看出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2)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如何理解“只不过”几十块钱,“我”却说是“庞大的”善意?)

4.如果把文章的标题“人为什么要善良”换成“人要善良”,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5.请结合文章说说人为什么要善良。

 

1.①把坏的充电器送给他;②换刹车零件选择价位搞的买;③特意推车走半小时,把车扔在他店里修。 2.原因:想让他多赚点钱(或:让他用安心二体面的方式赚钱)。 3.(1)示例:“就”字写出毋容置疑(或:无可辩驳,不容商量,下定决心,强调)语气。“都”暗示这个收费标准向来如此(或:说明对别人也如此,说明一直是这样。 这两个加点词可以看出大叔是一个诚实守信(或:说一不二,不贪婪,实在,质朴)的人。 (2)示例:“只不过”指对于“我”来说钱的数量少,然而,“这么贫穷的人,仍然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这种贫穷中的高贵异常可贵,所以说这份善意是“庞大的”(达到“贫穷”的意思或达到对于大叔来说钱并不少的1分,答到“慷慨”或“给予”的意思。 4.示例一:我觉得不好。因为原标题用设问的方式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用和读者讨论的口吻,显得更亲切),而换成新标题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生硬。 示例二:我觉得好。因为新标题直接点明中心(或: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告诫、勉励作用),原来的标题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态度模糊。 5.示例:①“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善良能让更多人成为善良的人。②“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或“我”选择贵的刹车零件买),善良会收获更多来自他人的善意,手留余香。③“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或“我”把车放心地扔在大叔店里修),善良会收获别人的信任。④“我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良,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安心二题,面的方式赚钱”,善良会让善良延续下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语言要简洁通顺。注意题干要求的“概括我帮助大叔的三件事”,第8段是把坏的充电送给他;12段写换车零件选择价位高的买;13-15段写特意推车走半小时,把车扔给他店里修。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对文章的理解。通读全文,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可知,大叔是位善良的人,作者在接受这份善意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去帮助大叔,让他们用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后再作答。 (1)“就”语气非常肯定,强调不容商量,“都”说明向来如此,一直没变。在面对妻子的不满时,在艰苦的生活面前,大叔仍然坚持自己的善意,这两个词的运用,生动地展示出大叔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大叔是一个诚实守信、说一不二的人。 (2)“只不过几十块钱”是说钱的数量少,而“庞大的”善意,与“只不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微小举动中,蕴藏着慷慨的善意。表现了对贫穷中的高贵的赞美,强调善意不在于钱的多少,只要有这份善意就是“庞大的”。 4.本题考查标题的能否替换。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人为什么要善良”相对“人要善良”来讲,更加委婉,而且这种以设问的方式为题,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人要善良”则相对来讲更加直白,直接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读者的期望——人要善良。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回答人为什么要善良。要求结合原文内容来答。可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作答。如“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他的善良感染了“我”,于是“我”小心的呵护这份善意,从而有了后面的事件的发生,“我“把坏的充电器送给他,“我”选择贵的车零件买,“我”把车放心地扔在大叔店里修,而“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是说这份善良已经变成了两人的信任,文章这样的话很多,可提取出来,再用情节来诠释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

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这天,我市某中学决定举办“我的低碳我做主”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

(1)在谈到如何践行“低碳生活”时,有同学提出“什么是真正低碳?原始社会,住山洞,穿树叶,围兽皮,男耕女织,这是人类社会最环保的形态。只要进入社会化生产,低碳生活就很难实行。”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阐述理由。(50字左右)

(2)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环保时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髦”,向你请教该怎么做,你会说:“         。”

(3)学校需要在校园的显要位置张贴一条倡导践行“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要求生动形象,具有校园气息。请你代拟一下。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按提示填空。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 》,文段中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树梢树枝树根根,           。(《回延安》)

(4)       ,长江大河起浪花。 (《回延安》)

(5)          ,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诗句是:                       

(7)写出含有“秋”两句诗歌:                             

 

查看答案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溪行(沿着) B.缤纷(花)

C.桑竹之(类) D.便还家(要求)

2.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 B.忘路远近

C.具答 D.,欣然规往

3.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①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②③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