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手艺 褚朝新 十余年来,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义父...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手艺

褚朝新

十余年来,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义父亲。

父亲的下半辈子,一半精力在务农。他,是村里第一个尝试大棚种菜的,虽然最后并不成功,大部分农活也是母亲在做。可是,他又并不像一个普通的农民,有时候倒是像一个粗通文墨的乡间先生,好酒,酒后爱发点议论。

中学时代,家境困难,有同辈叔伯劝他:读书有什么用,你屋里那么穷,早点让几个儿子出去打工赚钱。父亲笑答:过十年,我们再看。

高考前填报志愿,他对我说:在中国要想不被人欺负,有三个出路——当官、做记者、当律师。最后,我所有的志愿都选择了新闻学和法学。后来做新闻,始于此。

其实,父亲小学都不曾毕业。1940年代的我村人,能上学的并不多,父亲勉强上了几年小学就辍学了。

后来,随着对父亲的理解渐渐加深,慢慢理清了:父亲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是中国农村一个半务农半做着小手工艺的匠人。闲时做手艺,农忙时种地。种地并不成功,手艺却在地方上小有名气。

年轻时,父亲学了一门手艺,那就是用竹子制作各种器具。在乡间,他这类人被称为“篾匠”,会用竹子做农村绝大多数家用的器具,大到蒸笼、竹床类,中则筛子、簸箕、竹篮、竹椅类,小到筷子等。记忆中,幼时村人日常生活都是用竹制品,淘米的、煮饭的、洗菜的、晾晒的、打场的、挑庄稼粮食的、睡的,都是竹制品。

我们村,并不种植竹子,全县也没几棵竹子。但是,篾匠却不少。因此,街市上贩卖竹子也是一个买卖。父亲因为早年做篾匠手艺,后来积累了一些财富,经营过一段时间的竹子生意。生意落败后,父亲又回乡继续边种地边做手艺。

竹制品仍是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品时,父亲靠着这门手艺,曾一度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盛时,弟子一二十人,偶有一两个与父亲是同辈,其他多是父亲的子侄辈。

老家是传统棉区,地少人多,人均只有两三分地,几十年都种棉花为生。棉花这种作物,一年种一季,种植时长达半年,四五月间播种、移苗,六七月间打药、防汛抗旱、整枝,九、十月份才有收获,十一月份扯掉棉秆,有的种麦子有的种点豌豆、油菜之类。

那年头,没有机器,完全是人工完成整个种植过程,棉花价低,棉农收入微薄,农民几乎勉强糊口。

棉农的窘迫,使得父亲的手艺在乡间颇为吃香,弟子也就自然多了。

父亲叔伯兄弟六人,到我这一辈,叔伯兄弟一共十九人,我排行第十九。十九兄弟,近半都曾是父亲的弟子,最大的大哥,比父亲小不过几岁,当年也是父亲的弟子,如今已经六十岁了。他们随父亲学艺,出师后自立门户,农时种地,闲时做点小手艺,勉强糊口。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粗劣的塑料制品和各种毫无美感的金属制品进入农村。那时,根本没有环保的概念,塑料、金属制品大面积取代竹制品,父亲的手艺由此开始没落,弟子们也慢慢都放弃了这门手艺,有的外出打工做了泥瓦匠,有的出门做了小买卖,有的继续在家务农过日。

在塑料制品开始逐渐取代竹制品头几年,竹床仍有市场需求。那个年代,农村不仅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每到夏夜,家家户户都是搬竹床到户外乘凉。一张竹床、一把蒲扇,是那年头酷夏夜晚的标配。

父亲的手艺,最有名的是竹床。每到初夏,很多人找父亲定制竹床。那时候,娶媳妇、嫁女儿都会定制一个新竹床。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打竹床师傅,找他定制竹床的自然较多。即便是有些弟子,出师后还是要找父亲定制竹床。

后来,电风扇和空调相继在乡村普及,竹床渐渐被淘汰,夜间在户外乘凉的也越来越少。父亲的手艺,几乎完全失去了市场。诸多弟子,无一靠这门手艺吃饭过活。父亲自己也渐渐不再做篾器,只是偶尔给家里做点家用的器具。

篾匠,在村里消失了,父亲的弟子们都改行了,父亲的手艺在故乡渐渐失传……

1.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2.对于文中划线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父亲”的手艺高超的?

棉农的窘迫,使得父亲的手艺在乡间颇为吃香,弟子也就自然多了。

4.面对传统手艺的消亡,你有何看法?请简要表述。

 

1.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出父亲和表现出“我”对父亲困惑的态度,短短那一句“不知道如何定义父亲”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父亲的“笑容”,表现出父亲在面对他人的质疑时从容的态度,“等十年后,再看”这句话体现出父亲的睿智与眼光的长远。 3.“吃香”原因在于棉农的收入低且竹制品当时是人们生活必备用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跟随父亲学手艺的弟子众多以及父亲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成为村里的富户,从侧面反映出父亲手艺的高超。 4.示例: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变得更便利,我们享受着这些进步,但同时这也代表着我们要接受一些传统手艺市场被挤占从而慢慢失去它们的生存空间这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既然某些传统手艺不能再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我们能选择让广阔的市场给它们留下工艺品这个小空间,不至于让手艺消亡。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开头段落作用的能力。开头段落的作用有: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开篇点题,照应题目(照应下文);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通过分析可知,文章第一自然段提到了父亲和“我”对父亲的看法,表达十余年来“我”一直都不知道如何定义父亲的困惑,引出下文对父亲的介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做题时,一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二要联系文章主旨,三要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四要联系具体语境。对画线句的理解主要掌握两个方面,一是父亲的“笑”,二是父亲说的话。父亲委婉的回绝了同辈叔伯的劝说,表明父亲对“我们”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贫困现状的坚定信心与乐观态度。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父亲手艺的高超在这句话中没有直接点出,而是通过父亲弟子众多和父亲手艺吃香这一现象的描述,这些侧面的角度来展现出父亲手艺的高超。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理解。示例:传统手艺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的生活,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消亡是自然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应感到遗憾。或:传统手艺曾经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们应加强保护,积极传承与发扬传统手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

(4)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

(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日:“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手任操作:手里干着活。②咿唔:读书声。③夏(jià)楚:本是古代老师责打学生的工具,这里是责打的意思。④乃尔:这样。⑤争药鼎沸:(读书声)与罐里煎药的滚沸声争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组/绣纺绩之具 B.旋复/持儿而泣曰 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D.病/少差矣

2.解释文中划横线的字。

(1)毕_____        (2)方____     (3)录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依照下列划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春播下的种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春吹响的长笛;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春快乐的脚步

B.“春风如醇酒,著物人不知”如春轻柔的衣袖

C.“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春夜的凄冷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暮春的绚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②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③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④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⑤江西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

A. ④②③⑤①    B. ①③⑤④②    C. ④③②⑤①    D. 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

B.“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C.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D.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