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的幸福 张秀美 ①在北方,麦子憨厚实在,如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的幸福

张秀美

①在北方,麦子憨厚实在,如同托举它生命的黑土地,在默默无闻中濡养着一方人。

②即时在饥馑年里,物以稀为贵,麦子被束之高阁,单等过年或亲朋好友光临,才磨成白白的面粉。(A)妇女们从缠绕了足够多的扣中解开面袋,用小葫芦瓢小心翼翼地舀出那么半瓢,掂量掂量,估计再怎么会做,也不够客人吃,于是再舀出小半瓢,嘴里嘟囔着:真是不顶舀啊!末了忍不住一声叹息。麦子听了,五味杂陈,忧郁中隐约着被渴求的幸福。

③麦子深知自己的使命,心甘情愿扑下身子,在厚重的大地上放牧希望。寒冬努力扎根,春季勤于分蘖,初夏用苍黄的麦浪覆盖田野。晌午时分,田间地头,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农人古铜色的脸,麦子从悠长的目光中审视出自己的价值。

④那年月,随着队长的一声哨响,男人和女人们,拿着磨得锃亮的镰刀出工了,那也是最幸福的时刻。

⑤大伙在麦地里“一”字排开,弯腰躬身,双手配合,一把一把的麦子顺势倒伏,遵从主人意旨,成趟成行地躺到地里,惬意地接受阳光的爱抚。沉甸甸的麦穗枕着厚重而温暖的大地,心里不再恐慌,风雨也不能奈它何。不久,麦子被捆绑成个,运进打麦场里,在铡刀上一过,幸运的麦穗即被摊开、晾晒,在阳光炙烤下,接受农人不辞劳苦地翻弄,直至可以碾压。

⑥无论是经过连枷的敲打,还是透过碌碡的碾压,还是通过脱粒机的吞吐,麦粒都被精心地收集起来。经过晾晒、扫掠,在一个略有微风的日子里,男人们扬起木锨,(B)麦子在优美的弧线里,如同一群觅食的麻雀倏起倏落,草芥随风而去,那一片金黄便在正前方欢腾跳跃,直至投入农人热切盼望的怀里。

⑦没有麦子的田野很是空旷,连曾穿行在其中的“麦溜子”也不见了,蓝天大地彼此守望,静默。中午生产队收工趁吃午饭时,那些勤快的母亲带着孩子,弯腰低头,在蒸人暑气中找寻遗落地里的纵横任意的麦穗。此时,被弃的哀怨者眼见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渐行渐远,自己却无能为力地歪仄在令人心慌处,正忧伤着呢,忽见脸色通红,额头沁出细密汗珠的母女,心中潜滋暗长的不快便蒸发在炎炎天光里,那些悄然而至的幸福也一并融入滴落的汗水中……

⑧母亲拾起一根根麦子,攥成一大把;女儿拾起一根根麦子,攥成一小把。大把小把的麦子被扎起来,抱在怀里,任凭麦芒穿透薄衫,刺出红点片片。晌午时分既漫长又短暂,队长吹响的哨音惊醒了一地慌张,透过邈邈暑气,各自羞赧着需求和被需求的情怀。扎成把的麦穗攒在一起,麦芒恣肆舒展,傲娇成孔雀开屏的样子,单等某天中午,飞翔的麦粒和着木棒锤击的“嘭嘭”声,粘在农妇眉梢,随汗珠一同悦动。

⑨麦子在场院里过铡后,农人把属于自家的那堆挑回家里,在草里寻觅额外收获。但再怎么仔细,仍有个别麦穗没能从草堆里拣出来,单等农妇一边烧火,一边把穗头掐下,怜惜地放到锅台边。这时,灶膛里“噼啪”燃着的麦秸,不正奏着一首《安魂曲》吗?

⑩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在精耕细作下,小麦欢快乐地生长,认真灌浆,等夏季覆陇黄时,联合收割机开进地里,把相邻麦田依次“吃进去”,专心等候在那里的农人,把机器里“满肚子”粮食吐到早已准备好的手扶拖拉机斗和三轮车厢里。那些曾经用来烧火的麦秸被粉碎成屑,撒进麦田,随时间发酵成为第二年的希望。曾经裹进草堆里的麦穗不见了,意外收获也不见了,但农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则是永久留存在记忆中了。

高科技农业,颠覆了每一粒粮食都用汗水浸泡的历史。麦子依然是麦子:寒冬努力扎根,春季勤于分蘖,初夏用苍黄的麦浪覆盖田野。晌午时分,田间地头,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农人古铜色的脸,麦子从悠远惬意的目光中透析出自己的幸福。

(选自《胶东散文年选2019》,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说说在没有收割机的年代里,麦子都有哪些幸福。

2.请赏析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

(A)妇女们从缠绕了足够多的扣中解开面袋,用小葫芦瓢小心翼翼地舀出那么半瓢,掂量掂量,估计再怎么会做,也不够客人吃。

(B)麦子在优美的弧线里,如同一群觅食的麻雀倏起倏落,草芥随风而去,那一片金黄便在正前方欢腾跳跃,直至投入农人热切盼望的怀里。

3.能否将第段中的最后一句话“麦子从悠远惬意的目光中透析出自己的幸福”替换成第③段的“麦子从悠长的目光中审视出自己的价值。”?请说明理由。

4.下列对“麦子”形象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麦子像一个憨厚实在的人,厚重而不张扬,在默默无闻中濡养着一方人。

B.麦子像一个悲天悯人的人,听到农人的叹息,心中五味杂陈而忧郁不已。

C.麦子像一个傲娇的人,“被弃者”即时被捡拾麦穗的母女重新抱入怀中,心中还会潜滋暗长起不快。

D.麦子像一个初心不忘的人,无论在饥馑的年代还是富足的年代,它始终努力成就着农人的幸福。

5.本文通过麦子的视角和拟人的修辞,叙述了农人的酸甜苦辣和时代的沧桑巨变,文采斐然。请借鉴这两种写作技法,改写下列文段。(80字左右)

大豆使我们常见的农作物,果实有椭圆形的,还有球形的。大豆的颜色有很多种,一般是黄色的,还有黑色、淡绿色的,根据它们的色彩,我们将它们称为黄豆、黑豆、绿豆等。

 

1.饥馑年里被渴求的幸福,收获的季节被收割的幸福,被弃的“哀怨者”重被捡拾的幸福。 2.A.“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这个动词表现出妇女们舀面粉时的小心仔细,生怕撒了一点,表现出饥馑年里面粉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农人生活的贫困和窘迫。 B.“倏起倏落”指极快地飞起和落下。这句话将扬起的麦子比作灵巧的麻雀,用“倏起倏落”一词表现出麦子的轻盈飘忽,展现出农人的技艺高超,渲染了一种轻松愉悦的丰收气氛。 3.不能。这两句话所处的时代背景不-样。在饥馑的年代里,“悠长的目光”里展现着农人对麦子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而麦子看到的是自己的“价值”;“悠远惬意的目光”则是高科技农业时代农人对当前悠闲、富足生活的满足和享受,麦子从农人的幸福中体会到了自己的幸福。 4.C 5.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二段“末了忍不住一声叹息。麦子听了,五味杂陈,忧郁中隐约着被渴求的幸福”可概括:饥馑年里被渴求的幸福。2)结合“一把一把的麦子顺势倒伏,遵从主人意旨,成趟成行地躺到地里,惬意地接受阳光的爱抚”可知,麦子在被收割时是非常惬意的,是幸福的,故可概括;收获的季节被收割的幸福。3)结合“各自羞赧着需求和被需求的情怀。扎成把的麦穗攒在一起,麦芒恣肆舒展,傲娇成孔雀开屏的样子”可知,这里用“恣肆舒展”等词写出了麦子再次被拾起时的幸福状态,故可概括:被弃的“哀怨者”重被捡拾的幸福。 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1)本义。小心翼翼指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语境义。这里指妇女们在用小葫芦瓢舀面时的姿态的认真、谨慎。分析。如此小心的、谨慎的舀面,是因为面非常珍贵、稀少,侧面烘托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贫困和窘迫。2)本义。倏起倏落指快速的起落,写出了动作的迅速。语境义。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把麦子比成了觅食的麻雀。分析。结合“在一个略有微风的日子里,男人们扬起木锨” 可知,是农人在晾晒麦子,这个词写出了当时麦子在空中轻盈的姿态,侧面写出了农人技术的高超,结合“那一片金黄便在正前方欢腾跳跃”可知,渲染了一种欢乐丰收的氛围。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1)结合“真是不顶舀啊!末了忍不住一声叹息。麦子听了,五味杂陈,忧郁中隐约着被渴求的幸福”可知,麦子深知自己的使命是满足农人对于吃饱的渴望,因此它心甘情愿的扑下身子,“悠长的目光”是农人的目光,这目光中满含着对丰收、幸福生活的渴望,因此它明白自己的价值是满足农人对于丰收、对幸福生活的渴望。2)“悠远惬意的目光”也是农人的目光,不过结合“高科技农业,颠覆了每一粒粮食都用汗水浸泡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可知,此时农人因为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前进,已经拥有了比较幸福的、惬意的生活,所以麦子在农人悠远惬意的目光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3)两个句子的语境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故不能调换。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傲娇”是指为了掩饰羞赧而故作强硬,结合“透过邈邈暑气,各自羞赧着需求和被需求的情怀。扎成把的麦穗攒在一起,麦芒恣肆舒展,傲娇成孔雀开屏的样子”可知,这里的“傲娇”写麦子被拾麦穗母女拾起时暗自喜悦,但是故作强硬的姿态,没有不快,可知C错误,选C。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运用拟人修辞,从麦子视角,改写下面文字,80字左右,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示范:我,大豆,在农作物家庭里非常的普通,不起眼。我的外形并不十分美丽,身体有些胖,瘦下来是椭圆形,平时是球形。我比较喜欢黄色、黑色、淡绿色的衣服,根据我衣服的颜色,他们给我起了不同的外号,黄豆、黑豆、绿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法布尔的《螳螂》,完成下面小题。

①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②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③如果单从外表上看来,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④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

⑤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么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上的锯齿和大腿上的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⑥对于这些小硬钩,我有着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每次想到它们,都有一种难受的感觉。记得从前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在我到野外去捕捉螳螂的时候,经常遭到这个小动物的强有力的自我保护与还击,总是捉它不成,反过来倒中了这个小东西的十分厉害的"暗器",被它抓住了手。而且,它总是抓得很牢,不轻易松开,让我自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只有想其他的方法,请求别的人前来相助,帮我摆脱它的纠缠。

⑦螳螂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因此,它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自我保护。比如,它有如针的硬钩,可以用镰钩去钩你的手指;它长有锯齿般的尖刺,可以用它来扎、刺你的手;它还有一对锋利无比、而且十分健壮的大钳子。这对大钳子对你的手有相当的威力,当它挟住你的手时,那滋味儿可不太好受啊!

⑧以上种种有杀伤力的方法,让你很难对付它。要想活捉这个小动物,还真得动一番脑筋,费一番周折呢!否则,捉住它将是不可能的。这个小东西不知要比人类小多少倍,但却能威胁住人类。

(有删改)

1.本文围绕着“螳螂”这种昆虫,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况。

2.赏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1)它看上去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2)而且,它总是抓得很牢,不轻易松开,让我自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3.比较下列语段,说说语段与上文在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螳螂目是昆虫纲有翅亚纲的一目。通称螳螂。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前翅革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於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选自《吕氏春秋》)

(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ān)饭:捏成团的饭。⑤上:指唐太宗。⑥守成:保持成就。⑦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⑧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语。

①人恒               ②其心志 

使使者               ④日中不须臾 

(2)分别用一个“/”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②玄 龄 与 吾 工 取 天 下。

(3)翻译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②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舜发畎亩之中     ②骄奢生富贵

B.①出则无国外患者   ②仅有船为火所焚

C.①今赵氏德行       ②莫不得于艰难

D.①后能改           ②创业之难

(5)(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6)(甲)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下的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_____

A.这首七言律诗采用白描手法虚写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首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局势表现了出来。

C.第五、六句中“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霜重鼓寒”营造出浓郁的被撞气氛,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D.最后两句诗运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2)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_______”。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颇享盛誉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仰不愧于天,_________________。(《孟子﹒告子下》)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诗》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子家训》)

(8)此谓诚于中,形于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视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10)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1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因而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请写出含有“雁”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其顺序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延续了130多年。据史料记载,稷下学宫所在地,是齐国都城临淄的“西门”,叫“稷门”。当年稷门附近,实在是气魄非凡。                过去孔子周游列国,也带着一批学生,像是一个“流亡大学”,现在,一个个“流亡大学”在这里集中了,这里也就成了中国的最高学府,人数常常是数百上千。

①齐国朝廷做事,总是大手笔,他们给各路学者很高的待遇。

②他们像平时一样,身后跟着很多学生。

③那里铺了宽阔的道路,建了高门大屋,成了四面八方学者们的向往之地。

④因此,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所有的代表人物都来过。

A.③④①②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